目录详情

首页 >> 保险资料库 >> 目录详情
正文:

                                  乌克兰小额保险市场需求和发展思路

                                肖弦弈(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2)

    [摘要]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乌克兰社会保障明显不足,应对风险的机制种类很少,为小额保险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可能性。由于人们不太信任保险公司,缺乏购买欲望,推广小额保险还有一定难度。为推动小额保险发展,乌克兰保险公司除了进行产品的革新和推广外,还根据低收入家庭的收入状况、购买意愿等,把全国的小额保险市场划分为三个区域,并根据每个区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市场开发策略。这一思路对我国下一步发展农村小额保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额保险;市场需求;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F8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306(2008)01-0091-03
    Abstract:There is the obvious shortage of social security in Ukraine whose economy is been transformed. There are limited options of risk control tools,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for the rolling out of microinsurance there. Due to people’s lack of trust in insurance companies, the attraction of insurance products is limited, therefore there should be certain level of difficulty in promoting microinsurance. As a reaction to this challenge, Ukraine insurance companies segmented the national microinsurance market into 3 areas according to income level, willingness of insurance purchase and other factors, in addition to product innovation and promotion, and execute different market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ccordingly. This experience is of reference value to China in our development of microinsurance in rural areas.
    Key words:microinsuranc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development measures; reference value

    乌克兰位于欧洲中部,南临亚速海和黑海,与波兰、斯洛伐克、俄罗斯等国接壤,现有人口5 000万左右。大部分的乌克兰人居住在城镇,33%的人口居住农村地区。71%的家庭拥有长期的工资收入,41%的家庭有一个人领取养老保险金,另外,10%的家庭至少有一个成员领取社会福利。家庭年人均收入6 469格里夫纳①,53%的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官方公布的最低生活水平5 076格里夫纳。高收入者主要分布于基辅城区及东部地区,低收入者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地区。

    一、乌克兰小额保险发展面临的机遇

    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认为,小额保险是指依据公认的保险惯例运营的,由多种不同实体为低收入人群提供的保险。从这一概念看,小额保险的服务对象是低收入人群,它的保险金额较小、保费较低,保险期限较短,产品形态一般是风险保障型,投保和理赔的手段比较简便,一般为微利经营。

    和其他转型国家不同的是,乌克兰的转型过程十分缓慢。乌克兰的社会改革始于2000年,经济增长晚于周边国家。这使得乌克兰失业率尽管很低,但工人常常得不到定期的工资和补贴。直到2004年发生“橙色革命”后,工人们才开始定期拿到工资。
总之,乌克兰在转型时期总是面临经济增长的压力,但不会像波兰和乔治亚那样,发生重大的经济震荡。这种特定的社会背景为该国小额保险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遇,主要表现在:

   (一)经济转型导致低收入家庭增加,社会保障明显不足

    目前,乌克兰的贫困率仍然维持在高位。根据世界银行报告,乌克兰的贫困率接近30%,基尼系数为0.28。贫困率在乌克兰的东部较高,南部则较低。

    在乌克兰,大多数穷人为工人。乌克兰与其他转型经济体的不同之处在于,失业率并不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乌克兰的失业率从完全可以忽略的水平,一直上升至目前的12%。世界银行认为,乌克兰的贫困主要是由低工资导致的。估计有15%的雇佣工人的工资比最低工资还少,40%的家庭只有主要劳动力被雇佣。大约10%~15%家庭的收入来源靠自谋生路。在许多地方,劳动移民和其带来的侨汇给家庭带来许多资助。除此之外,由于恶性的通货膨胀(1993年达10 000%),许多家庭的存款严重贬值。

    尽管乌克兰人能享受免费的公众健康服务,但是医疗的非正式支付也是一种社会惯例。因此,乌克兰与其他转型经济体一样,尽管公众的健康服务比较普及,但是医疗成本对于低收入的人群来说,越来越难以支付。

    总而言之,乌克兰大多数低收入者都是贫穷的工人,他们收入很低,但还算稳定,这也决定了他们的金融行为,该行为也是降低贫穷风险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自谋生路能带来更多的收入,却相比工人不定期的工资,有着更高的不确定性,不能为人们提供任何保障。这正好为小额保险提供了发展空间。

    (二)低收入者储蓄意识强,懂得运用金融手段防范风险

    小额保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低收入个人和家庭的风险。小额保险对补偿低收入家庭因遭遇重大风险而发生的损失有重要意义,但缴纳保险费对那些低收入的家庭来说是不小的经济负担。

    大多数乌克兰人认为,“不可知的风险带走了我所有的财富”。排在第一位的不可知风险是严重的疾病,其次是自谋生路带来的经济损失。在前苏联时期,医疗成本由国家承担,现在个人不得不承担一些住院费用,这个费用通常很难估计,所以也难以准备。

    从乌克兰人的储蓄和借款行为中,可以大致了解他们风险管理的策略。半数以上的乌克兰人会事先制订家庭财务计划,他们十分积极地参加储蓄。这与邻国相比,显得有点与众不同。乌克兰66%的家庭都有小额储蓄;50%的家庭年储蓄少于150格里夫纳;只有4%的家庭年储蓄多于3 000格里夫纳;55%的收入最低的家庭也会储蓄;60%的乌克兰人认为,储蓄是为了以备不时之需。不同的地区储蓄率也有差异。北部和基辅拥有最高的储蓄率,中部地区储蓄率则最低。人们试图利用多种途径来储蓄,他们不仅在家里存有一些现金,余下的钱存放在银行或信贷协会,还会保存一些美元或欧元储备。

    尽管有储蓄习惯,但乌克兰人把钱存放在银行的比例并不是很高,只有24.4%的家庭拥有银行账户。拥有账户的情况与结算规模和收入水平成正比。在基辅,家庭银行账户的拥有率最高,42%的家庭拥有银行账户。在其他地区,家庭银行账户的拥有率,东部为19%,南部为31%。

    浓厚的储蓄文化降低了人们贷款的积极性。在过去三年里,只有36%的家庭从外界贷款。大部分的贷款是银行贷款(45.1%),或是向亲戚朋友的个人借款(42.5%)。地区差异和收入水平是决定贷款种类的重要因素。在郊区或东部的小城镇中,大部分的低收入家庭是使用非正式的贷款途径;在基辅,银行贷款是贷款类型中最普遍的;而在南方,信贷协会贷款更为普及。在各种各样的结算方式中都有使用银行贷款的方式。然而在乌克兰,只有2%的家庭的贷款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

    总之,乌克兰人竭尽全力地事先保障自己的财务安全。他们以长期的眼光制定财务计划,为规避风险做好准备,避免过度透支。在高收入家庭,金融投资意识很强。在基辅,大多数家庭是男性主导的,他们30多岁,且受过高等教育。

   (三)现有风险处理手段不够,风险应对机制局限性较大

    乌克兰人应对风险的机制种类很少。常见的风险管理策略是基金和别人的资助,即从亲戚和朋友那享有的无息借款。储蓄是人们最先想到的防范风险的方法,十分常见(80%的家庭使用)。其他处理风险的方法不能筹集大量的资金,其主要用于偿付其他方式的借款。非正式的风险处理方法较少,而正式的贷款也是有限的。然而,人们一般能理解乌克兰这种风险应对机制,因为乌克兰的社会保障体制正在日渐颓然,人们却仍然幻想自己能依赖于社会保障制度,这使得人们缺乏开发多种风险应对机制的动力。

    除了储蓄外,可以列出的风险应对机制还有:售出房产所得、海外工作、信贷协会贷款、亲戚或朋友的借款、抵押家庭资产、高利贷等。然而,只有不足2%的乌克兰人在使用这些方法。

    乌克兰人风险应对机制与收入水平几乎无关。不论家庭收入如何,他们总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应对机制。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低收入家庭储蓄较少,而更多使用亲戚或朋友的借款。因此,低收入家庭较少借助于高压力的风险应对机制,而较常使用低压力的且能承受的风险处理方法,如储蓄、亲戚或朋友的借款和老板的资助。另外,因为一种风险处理机制还不能弥补全部的损失,所以乌克兰一半的低收入家庭需要同时运用两种以上处理风险的方法。这让乌克兰人觉得非常不便,且从长期的角度来说,是不稳定的。这也为小额保险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可能性。

    风险承受能力和管理能力较弱的家庭,其主要特征如下:(1)居住在西部(比东部的家庭风险承受能力弱得多);(2)居住在二线的城镇(比大城市的家庭风险承受能力弱得多,也比偏远地区的家庭低);(3)家庭主力的年龄超过60岁;(4)拥有较低的收入;(5)自谋生路者、失业者、领补恤金者;(6)家庭以女性为主导;(7)家庭中含有无劳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和患有长期疾病的人)。

    二、乌克兰小额保险业务面临的挑战

    尽管存在上述机遇,但乌克兰发展小额保险仍面临较多挑战。目前,乌克兰人购买人身保险还比较有限。在乌克兰,财产保险是最常见的,虽然只有18%的家庭拥有各种财产保险产品。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人们开始购买财产保险,且不需要购买者有良好的信用。健康险是乌克兰人经常购买的第二大险种。在过去的15年里,只有9%的家庭购买了人寿保险,只因为对于那些购买了住房信贷的人来说,购买人寿保险是必须的。从这种现状看,目前在乌克兰推广小额保险是有一定难度的,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①格里夫纳是乌克兰货币单位,1格里夫纳=0.2美元。(一)不太信任保险公司

    对保险态度的分析有助于了解发展小额保险的可能性。根据乌克兰小额保险中心的调查,在过去15年里,34%的家庭自愿拥有保险,高收入家庭能达到42%。95%的受访者能立即说出至少一种保险服务,89%的受访者能提出两种以上。认知率最高的险种是财产险(67%)。56%的受访者提到了健康保险和人寿保险。与对保险种类的了解相比,对保险公司的了解就低一些。68.3%的受访者能够至少说出一家现在乌克兰经营保险的公司名称。

    乌克兰人虽然保险意识较强,但对保险的认识使人们对风险分担产生了偏见。一方面,人们对财产险分担风险的理解并不存在问题。他们知道,如果财产没有损失,事先交的保险金是不可退回的。但是,鉴于他们从来没有从损失当中获得赔偿,他们开始思考到底为什么要交保费。购买财产险的决定是非理性的,对大部分人来说,这只是一个习惯。有一些人是被保险业务员以“这是必须要买的”来说服的。另一方面,人们很难将风险分担这个概念应用到健康与人身保险上。在前苏联时代的免费公共医疗体系中,并没有必要购买个人的健康保险。现有的健康或人身保险计划对客户来说意味着潜在的损耗。有将近半数的人对支付健康保险金存在困惑:如果没有危害发生时,却不能收回交的钱。有14%~17%的受访者因为这个原因而放弃了该产品。

    对保险失去信任以及认为保险费太贵是人们过去不加入保险的最重要因素。70%的居民对保险持怀疑态度,他们不相信保险公司,同时也认为保险金额太贵。在这一群体中,也有许多人并不清楚保险的益处。30%的家庭对保险持积极态度,他们相信保险公司,认为保险提供了社会有益的服务,并且认为被保险是一种有声望的社会机制。信任率最高的人群分布在基辅市以及西部和北部区域,他们通常是在高收入和高教育水平家庭中,他们有很好的保险知识,通常在经济知识上更丰富。不信任的群体主要存在于大城市的享有退休金者和老人中。

    还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的保险知识基于前苏联时期的经验。具有人寿保险性质的退休金制度,在上个世纪90年代早期已崩溃,很多人因此失去了他们的退休金。在此期间,工人和学龄儿童负担了沉重的意外保险,结果却不能享用。这也是造成认识偏见的原因。

   (二)缺乏购买欲望

    从对保险的购买意愿上看,乌克兰44%的家庭愿意购买至少一种以上的保险产品;30%的家庭愿意购买推荐的保险产品;而20%的家庭显示出对人寿、财产和残疾保险产品的兴趣。但是,只有不到5%的人明确表示要购买某一种产品。有几乎一半的民众绝对拒绝了这些产品。57%愿意购买人寿保险的受访者对附加的投资计划感兴趣;22%对人寿保险不感兴趣的受访者对附加了投资计划的人寿保险开始感兴趣。这也再次证明了民众对存款的积极态度。

    乌克兰人缺乏购买欲望的最重要原因是不信任保险公司,不需要此项保险则是第二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对于人身保险而言,但是对于健康保险,该比例却呈反方向。分析愿意购买保险的家庭的基本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不同地区、不同聚集方式的人们,对于不同保险产品的购买欲望不同;健康保险在不同教育和收入水平中同样受到欢迎,但是工薪阶层尤其喜欢;年轻的、有孩子的、收入偏高的家庭更愿意购买财产保险;风险抵抗能力较弱的人群,偏向于购买残疾收入保险等人身保险。

    三、乌克兰小额保险的发展思路及借鉴

    在乌克兰,很少有人使用保险,更没人愿意使用小额保险,所以根据历史的发展趋势来定位小额保险市场的发展前景是很困难的。有专家指出,有必要把乌克兰的小额保险市场进行细分,从而找到其定位。

    基于此,乌克兰的小额保险市场被分为三个区域:一是市场易接受区。在这个区域,小额保险产品很容易被热情的顾客接受。在乌克兰,他们占据了4%的人身保险和8.5%的财产保险市场。二是市场发展区。这个区域的群体可能因为新产品的研发、市场准确的战略定位和有一个好的外部环境而成为保险客户。这是乌克兰保险市场最大的、不成熟的潜在客户。他们分别占据了43.5%的人身保险和58.6%的财产保险。三是市场再分配区。给这个区域的群体提供他们承受得起的风险管理工具是政府的职责。在乌克兰,这个群体不是很庞大,包含了8%的伤残收入保险和13.1%的财产保险。

    通过对市场发展前景的分析,可以看出小额保险产品的机遇和风险。能够达到的市场,即新的保险产品不经特别努力就能被推出的市场还是很坚固的。这个市场拥有4%~8.5%的家庭,或者说290万份的健康保险。然而,这些都还局限在高收入阶层。大部分低收入家庭分布在市场发展区域,他们缺乏保险观念。在现行条件下,每种小额保险产品的既有市场和待开发市场合起来,约占乌克兰总人口的60%,约2000万人口。

    除了需要革新小额保险产品外,从市场角度来看,要推广小额保险产品和拉拢低收入家庭,两条策略很重要:其一,对供应系统进行改革,以确保保险系统的可靠性和专业性;其二,为低收入者提供保险知识讲座,帮助他们了解必要的保险知识和保险的好处。

    作为一个经济转型非常缓慢的国家,乌克兰十分重视发展小额保险市场,尽管仍面临很多挑战,但乌克兰还是提出了较科学的发展思路和推广策略。在发展小额保险问题上,我国与乌克兰有相似的情况:低收入家庭的规模较大。这些家庭普遍缺乏社会保障,特别在住院医疗方面负担沉重,其应付风险的机制极不稳定。我国农村保险业务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水平相对发达的农村,而在服务小额保险市场特别是低收入农民保险市场方面,做得还不够。发展农村小额保险不仅可以完善我国农村灾害救助体系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有利于完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更重要的是,通过发展小额保险可有效规避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下转第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