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新闻 专题报道 保险要闻 学术动态 海外保险 保险数据 地方保险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领导 理事会组成 组织架构 大事记
保险知识 保险案例 保险史话 法律法规 消费者问答
刊物 地方刊物 图书 文集 论文 课件
课题 征文 专题研究 保险史 奖学金 调查报告 教育培训
寿险公司的风险治理方法主要包括损失控制和损失融资。寿险公司风险控制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寿险公司的风险状况,帮助寿险公司回避风险防止损失,在发生损失时努力减少风险对损失的负面影响。
寿险公司内部经营风险可以根据各环节的特点采用不同的风险控制方法,普遍适用的方法是损失防范和损失减少,这一方法的核心内容是寿险公司内控制度的建设;寿险公司外部环境风险也适用损失防范和损失减少的风险控制方法,这一方法的核心内容是寿险合同限制性条款的使用。寿险公司风险融资方法的目的是为寿险公司的损失支付赔偿金,并承担损失的财务后果。寿险公司转移风险的方法包括再保险转移和非再保险转移两种。寿险公司的风险融资决策大多数是自留风险与转移风险在不同程度上的结合。自留风险的条件是寿险公司有足够的能力承受与风险相关的最大可能损失。较高的额外费用或交易成本会增加寿险公司选择自留风险的可能,但假如风险接受方提供的服务更有效率,使转移风险的成本比自留风险更低,寿险公司将会选择转移风险。
寿险公司风险治理最后的步骤就是对风险治理决策进行监控与评价,实施完整的综合风险治理,主要包括:1.寿险公司必须解决集中控制和分散操作之间的关系,规模庞大组织分散的寿险公司的办法是损失控制由当地部门分散处理,损失融资由总公司集中处理,并且在董事会层次进行监督和协调; 2.监控寿险公司风险治理决策的手段是信息治理,它包括风险交流、风险治理信息系统、风险治理报告及成本分摊系统;3.可以通过与第三方机构签订合同得到所有必要的服务来实施寿险公司的风险治理决策;4.评价风险治理决策的核心是衡量决策的效果,通常的证据是损失比率的趋势,由于很多综合风险治理措施都是一种长期活动,因此对风险治理决策的评价可能需要较长时间,风险成本是另一个常见的评价标准。
我国寿险公司 风险治理现状分析
寿险公司内部经营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我国寿险公司销售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使得销售风险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销售误导,片面地夸大保险收益;不主动说明限制性条款和免责条款,进行风险提示;诱导投保人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以及代签名现象时有发生。
2.我国寿险公司业务核保不完善,承保风险还很突出,主要是重业务发展轻业务质量,重规模轻效益的现象还很突出;核保制度不健全,标准不统一,核保治理不完善;核保人员素质差;核保队伍建设不足;道德风险日益严重,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欺骗或隐瞒已存在的某种风险或故意编造保险事故的现象经常发生。
3.我国寿险公司费率治理存在问题,定价风险也很严重,主要是费率厘订过于标准化,不符合实际情况;费率治理高度统一,不利于引导寿险公司专业化经营;费率审批手续繁琐,不适应业务发展和市场变化的需要;费率执行过程中费率监管弱化,恶性削价竞争较为严重。
4.我国寿险公司利差损风险将长期存在,主要因为盲目追求业务规模,经营体制上的弊端,缺乏专业技术治理人员的风险因素在短时间内很难彻底改变。
5.我国寿险公司投资风险表现突出,主要原因是历史形成的呆账严重,违规资金运用的问题仍然存在,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过于狭窄,新的寿险产品过于强调投资收益存在引发投保人信用危机的可能,这些风险导致了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普遍不足的局面。
提高寿险公司 风险治理水平的措施
(一)针对寿险公司可以控制和主动防范的内部经营风险采取的措施
1.加强资产风险的治理,建立宏观及微观风险治理模式,形成资产风险治理体系;定期召开风险治理会议,将资产风险治理贯穿在日常工作中。/////
2.完善核保制度控制承保风险,坚持规模与效益并重,展业与治理同步的经营思想,加强业务质量考核;完善核保制度,加强核保治理,科学设定核保权限,将核保质量同核保人员经济利益挂钩;提高核保人员素质,实行资格考核;提高核保技术,提升信息化、网络化工作水平。
3.强化费率治理避免定价风险,建立并实行分级治理制度,根据不同险种的业务规模、经营期限、风险程度、技术要求,实施不同的费率治理办法,分别实行标准费率、审批费率、报备费率和自由费率;建立并实行差别费率制度,体现地域差别、被保险人差别、保险人差别;建立费率治理法规体系,使其能够适合现阶段寿险业务发展的要求,并覆盖费率治理的各个方面及各个环节。
4.加强道德风险的防范与治理,应强化对销售人员的诚信教育,提升代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代理人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法律观念,建立代理人承保质量的评估体系。
5.进一步加快业务、财务、客户服务、信息技术等后台支持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加快业务处理和财务管理集中步伐,构建统一标准的业务处理和财务管理流程。
(二)针对寿险公司不能控制只能化解的外部环境风险采取的措施
1.经营者要从单纯地追求业务规模、市场份额转变到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同时要改革核算体制,使其经营结果直接与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2.要加快培养人才,在短时间内培养一批懂寿险、懂经营、懂治理的经营者。同时要加强对销售人员和全体员工职业道德的培养和依法合规经营意识的教育。
3.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低预定利率、非利率敏感型产品及资产治理型产品,大力发展保障型的产品,提高寿险公司盈利水平。
4.实行财务再保险,提高风险转移的效率,扩大可保风险的范围并将风险直接转嫁到资本市场,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来增强承保能力。
5.强化内部资金治理,增强时间效益意识和资金运用成本意识,采用先进的资金治理手段,提高资金收益率。
6.强化业务治理,严格核保核赔,提高业务质量,从风险的治理和控制中提高直接盈利水平;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减少环节,集中治理,提高效益,增加费差益去化解利差损。
7.充分利用国家降低营业税的优惠政策,争取国家给予更多的财政、税收、投资的政策支持。
寿险公司风险治理是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的技术方法,也可以指经济主体用以降低风险负面影响的动态连续过程,其目的是直接有效地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寿险公司风险治理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公司价值最大化将通过风险成本最小化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