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新闻 专题报道 保险要闻 学术动态 海外保险 保险数据 地方保险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领导 理事会组成 组织架构 大事记
保险知识 保险案例 保险史话 法律法规 消费者问答
刊物 地方刊物 图书 文集 论文 课件
课题 征文 专题研究 保险史 奖学金 调查报告 教育培训
目前,就全社会而言,提起保险可以说没有人是不知道的,但真正认可保险的人却并不多,对保险没有好印象的也大有人在。许多人对保险产品不能正确理解或理解偏颇,包括那些已经购买了某些保险产品的人,对保险产品的理解也是不尽人意:要么把保险理解成钓大鱼,要么把保险理解成万能的救世主。反之,就是把保险理解成是罪恶深重的大骗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类现象?笔者认为,整个保险业对保险的宣传滞后、不重视宣传或宣传偏颇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笔者发现,在诸多媒体中,对于保险的宣传所占比重是少之又少,似乎除了保险公司的广告之外,便再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保险内容了。就说电视吧,似乎除了“某某保险公司”一句广告词之外,就再也没有什么能给人们留下印象的了。虽然也有很多公司在像报纸、杂志等媒体上开辟一些专栏,但几乎所有的栏目都是在卖产品,在宣传某产品怎样优越、能给客户带来怎样的好处。宣传方式呆板、教条、格式化、合同化,但对于该怎样提高公众的保险理念之类的内容,则不去探讨、研究。怎样把保险文化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渗透融合在一起,这才是最值得保险业界思考和探讨的。如怎样利用文艺宣传这个平台,利用文学的、艺术的形式,把抽象的东西寓教于乐,把保险的内涵和传统的文化融会贯通。
现在一提起保险宣传,大家往往就会抬出若干名人或领袖的某段语录、某段话语作为经典,缺乏针对性、时效性。10年前、20年前的一句话,无论怎样经典,一句话重复一万遍,还是那句话。时间变了、地点变了、受众变了,就应与时俱进。当然,笔者并不是在否定真理,真理有时候前进或后退一步就会成为谬误。
还有就是一谈到保险宣传,要么就是“保险明星”,要么就是“优秀营销员”,这些宣传实际上还是在宣传产品、宣传卖产品的人,或者说是为了鼓励大家更好地卖产品。这类宣传最终不能根植于大众的脑海,不能产生心灵的撞击。这种宣传只能算是行业的“内部参考”,不能算是面对全社会的保险宣传。现在很多保险公司无论早会夕会都要唱司歌、背司训,似乎这就是保险文化建设,只要有激情、有拜访量,就会有业绩。那么社会上为什么很多人一听说“跑保险”的就会退避三舍?因为他们怕营销员永无休止地唠叨,怕营销员三番五次地拜访,他们真的赔不起时间和精力。这难道不值得保险业思考吗?如果全社会都对保险业产生这样一种逆反心理,那保险业岂不岌岌可危了。
由此,笔者想起了广告业。在前10年、20年,中国的广告业可以说同样面临着一种全社会不认可,甚至很多人根本就持一种敌对态度。但广告业走到今天怎样?很多广告公司搞得很红火,日子过得很滋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找到了客户和社会的需求点,最终公司和客户形成了一种默契的合作关系,最终实现了双赢。
其实,保险业同样需要时刻关注客户的需求点,以此为出发点,以此为宣传点,以此为切入点,把保险理念真正融入到社会当中。只要“保险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那保险业自然就会是另一番天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