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新闻 专题报道 保险要闻 学术动态 海外保险 保险数据 地方保险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领导 理事会组成 组织架构 大事记
保险知识 保险案例 保险史话 法律法规 消费者问答
刊物 地方刊物 图书 文集 论文 课件
课题 征文 专题研究 保险史 奖学金 调查报告 教育培训
随着中国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的生病护理、心理慰藉等将成为很重大的问题。如今,中国的养老院数量虽然在增长,但服务水平依然不高,再加之观念上的不同,许多人更愿意选择居家养老。然而,家人或者保姆并不具备专业的医学以及护理知识,这就使部分患病老人尤其是痴呆类老人的生活无法得到充足的保障。
日本从2001年开始,施行与医疗保险体制相分离的介护保险体制,其保障人群主要是65岁以上、40岁至65岁患有重大疾病的人群,服务项目十分周全,从拆洗被褥、协助洗澡到搭建易行楼梯,囊括老人及病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符合条件的被保险人提出护理服务申请之后,先由专门的介护访支援专员上门进行调查,然后和福利师、医生等为被保险人设计专门的护理计划,由护理护士、保健师进行居家介护,或者联系养老院、福利院进行设施护理。
中国可以借鉴日本的介护保险,根据自身人口众多以及体制差异,结合社区服务建立中国特色的护理保险体系。
日本介护管理方面的费用是免费的,除此以外所需费用的10%由自己负担。中国的护理保险费用可以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年金中扣缴,专门划拨出来用于护理保险体系的构建和维持,在提供护理计划和咨询方面,可以免收费用。为避免道德风险和资源浪费,其余费用的一定比例应由被保险人承担,并设定每一护理等级使用者的护理费用支出限额。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收缴的保险费必须2年至3年变更一次,允许支出和给付的额度施行物价连动调节制。保障人群主要是65岁以上的老人以及65岁以下患有特殊疾病或残疾的人群。对于残疾人和低收入人群,应当采用费率优惠和限额范围拓宽制度。
全国应对护理的具体服务项目进行分类,各级政府应当制定对应的收费标准。服务项目包括:被褥烘干、送餐上门、巡回型入浴、访问看护、移送、房屋改修等,以及医学专业的康复训练、导尿、打针等。
以上的服务项目在日本有专门的访问支援介护员以及由保健师、福利师等组成的护理小组实施。在中国根据地域特色,可以形成社区服务小组开展服务。每个社区有一定数量的经过护理培训的人员,当被保险人提出申请后,社区护理人员需上门调查,对申请人关于日常生活照料、复杂动作的完成、心理等情况进行列表记录,然后反馈给主管护理的部门。申请批准之后,护理人员可以和医生、药剂师、护士、获取护理专业证书或者在护理培训班学习合格的人员,组成社区护理小组,经过多方面磋商和讨论,制订出针对个人的护理计划。
针对居家服务中,被保险人小便失禁、健忘、洗澡等方面的困难如何解决,每日什么时候打针、如厕、谈话、换洗被褥等做出周密的时间表,然后由护理人员定期上门服务。有时被保险人的家人暂时外出,可以实施短期入所服务,临时增加服务项目。对于住所内各设施对老人和病人带来的不变,护理小组负责进行修缮,如改造台阶落差、铺设防滑地板、增加把手扶手、改缮升降座便器等等。每一项服务护理人员必须根据规定登记费用,以便汇总后从被保险人的保险金中扣除。被保险人可以通过特设的窗口进行护理服务的投诉,护理人员也必须对服务质量和效果进行追踪。
如果被保险人需要进入养老院、福利院、养老公寓、康复诊疗所、痴呆老年人集中疗养院等,护理小组以就近原则和服务质量最优、费用符合被保险人实际情况,取得被保险人家人同意后,联系相关的护理设施。被保险人入住后,由相应设施内的护理小组接管制订计划和护理服务。中国的部分商业保险公司已经着手建立老年社区,相信这也将会为护理保险中的设施护理提供良好的条件。另外,对于介护保险体系中的志愿者队伍,应当有严格的培训机制和资格审查制度,这样才能做到护理体系和志愿者服务有效结合。
对于中国现行农村合作医疗,长期的住院费用并不允许报销,所以大多数老人和病人选择居家疗养。在农村中如何开展护理保险,需要特派医护人员与村委会组成类似社区护理小组的护理队伍,对居家养老和疗养的人群提供护理服务。
在整个护理服务中,所有人员必须遵从“维护被保险人的尊严”的原则,不得对行动迟缓、神智不清的被保险人进行侮辱和懈怠。希望融入社区特色的介护保险体系能够在中国尽早构建,帮助每一位病人和老人度过幸福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