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新闻 专题报道 保险要闻 学术动态 海外保险 保险数据 地方保险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领导 理事会组成 组织架构 大事记
保险知识 保险案例 保险史话 法律法规 消费者问答
刊物 地方刊物 图书 文集 论文 课件
课题 征文 专题研究 保险史 奖学金 调查报告 教育培训
为全面了解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发展情况,梳理银保市场存在的问题,推动银行保险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烟台保险监管分局对银行邮政类兼业代理机构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调查问卷、现场走访及座谈会方式,向烟台全部18家地市级银行机构发放了调查问卷。
基本情况
(一)机构人员情况
截至9月底,烟台市共有地市级银行邮政类机构18家,全部办理了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其中4家银行机构已申请了许可证,但尚未开展代理保险业务。其余14家机构共有各类基层网点836个,其中682个网点已开办了保险代理业务,开办率达81.6%。共有从业人员2.1万人,其中专职或兼职从事保险管理或销售工作的有2931人,占比为14%。
(二)业务开展情况
1月至9月,烟台银行保险渠道实现人身险保费收入20.27亿元,同比增长30.52%,占人身险总保费的37.71%,已经成为烟台市保费收入的重要增长点和支柱。从代理渠道角度看,银保业务呈现出以下特点:
1.市场集中度较高。目前,烟台银保保费主要来源于邮政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等五家机构。这五家机构实现的保费收入占银保总保费收入的92%,其中邮政、农行渠道更为突出,分别占总代理保费32.31%和28.12%。邮政和农行渠道占比较高的原因有三:一是二者开办代理保险业务时间较早,重视程度较高;二是二者在县域和乡镇网点覆盖面广,具有贴近乡镇居民的特殊优势;三是烟台县域经济和农村经济较为发达,县域保险市场容量大。
2.中小股份制银行发展迅速,潜力较大。中小股份制银行目前主要集中在烟台市区,其网点资源无法同上述五大渠道相比。但是凭借其富有特色的理财服务方面的优势,代理保险业务发展迅速。1月至9月,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等中小银行代理保费增速均超过100%。长期来看,中小股份制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发展潜力较大:一方面,中小股份制银行对代理保险业务的重视程度较以前大为提高,开始将其纳入整体业务发展规划;另一方面,中小股份制银行具有较高的理财服务水平和效率。
3.寿险期缴推动力度加大。由于各家保险公司在银行保险渠道均积极开展产品转型,纷纷推出各自的期缴产品,银行机构也都加大了期缴业务的推动力度,部分银行已开始考核期缴业务。从全市总体看,银邮代理渠道结构调整效果显著,烟台市前三季度银邮代理新单期缴率为17.70%,较2009年同期提升了4.5个百分点。
(三)代理保险业务的模式
1.合作模式。调查显示,除中信银行根据总行要求实行独家合作外,其余地市级银行均选择“N+N”的合作模式,同时合作的保险公司数量均在4家以上,合作保险公司数量最多的是农行,达24家。但在基层网点层面,为防止恶性竞争及维护正常营业秩序,各家银行均对网点合作保险公司的数量进行限制,一般不超过3家。甚至有些银行要求基层网点对保险公司实行“轮班制”,即在一定的时间内只销售一家保险公司的产品,实际运作中通常以“天”或“周”为单位进行轮换。
2.考核模式。14家已开办保险代理业务的银行中,有9家银行对所属网点代理保险业务进行单独考核,占比为64%;有4家银行把代理保险收入纳入到中间业务收入中进行总量考核,占比为28%。在对保险业务单独考核的银行中,仅有1家机构考核手续费收入,另外8家机构则是保费规模考核和手续费收入考核并重。
3.销售模式。调查显示,目前烟台银行保险的销售模式有保险公司专管员驻点销售、银行工作人员自主销售和两者混合销售三种,其中以银保专管员驻点销售为主,在14家代理机构中有8家为银保专管员驻点销售,占比57.14%,而完全自主销售的机构仅邮政局和邮储银行2家,其余4家为两者混合销售。
(四)银邮机构代理保险业务的动因分析
对该问题的调查采用顺序选择法,调查结果的隶属度分析表明:有11家银邮机构把“为客户提供更广泛的服务,提高客户忠诚度”作为开展代理保险业务的首要动因,其隶属度为0.611;有5家银邮机构把“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作为首要动因,其隶属度为0.278;另各有1家银邮机构把“上级行有考核要求”和“提高销售网络的使用效率”作为首要动因,隶属度各为0.055。
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银邮机构开办代理保险业务具有较强的内在动因。调查中各银行反映,当银行能够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时,客户离开银行的概率会更低,也更有利于银行对客户资源的充分利用。而代理保险业务,则使银行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这使得银行提供保险服务具有内在的主动性,而且这种主动性不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同时,随着国家对银行资产充足率监管力度加大及存贷差的不稳定性,银行更加重视低成本、低风险、高收益的中间业务收入,而保险业务潜在的巨大需求引起了银行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