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新闻 专题报道 保险要闻 学术动态 海外保险 保险数据 地方保险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领导 理事会组成 组织架构 大事记
保险知识 保险案例 保险史话 法律法规 消费者问答
刊物 地方刊物 图书 文集 论文 课件
课题 征文 专题研究 保险史 奖学金 调查报告 教育培训
理论探讨
笔者从事企业年金培训工作近三年,越来越深刻体会到,随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完善、企业年金制度的确立和企业年金市场的实践与发展,各级政府监管部门、企业年金管理机构等单位对企业年金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以企业年金管理机构为例,目前有近40家管理机构,分布在保险、基金、银行、证券、信托等行业,分支机构遍布全国,但是企业年金从业人员几乎是“半路出家”,专业不对口,职业素质良莠不齐,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基于对我国企业年金事业健康长足发展的期望,笔者对企业年金专业人才培养进行粗浅的思考。
企业年金学科类别分析
从制度层面来看,企业年金制度是在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作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补充,是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之一,归属公共管理的范畴。1998年,教育部增设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的相关课程对企业年金有简单介绍,包括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等。
随着企业年金基金的规模不断增加,其日益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隶属金融投资范畴。
企业年金是一门养老保险与金融投资相结合的跨专业交叉学科。但是,当前国内对于企业年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管理层面,运用金融投资学理论,系统研究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还没有引起专家学者的重视。由于企业年金在我国建立和发展时间较短,目前还没有高校开设企业年金专业。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基地,高校要以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开设企业年金专业,设计并不断优化企业年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当前对于企业年金专业人才的需求,主要是管理机构,政府监管机构、企业和其他研究机构需求较少。在这种就业形势和导向下,我们需要对企业年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一)培养目标的定位
本专业要立足中国现实的企业年金实践与发展,反映前沿理论和思想,培养具有丰富的养老保险与金融投资学基本理论知识,既要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产生、改革与发展趋势的有清晰明确地认识,又要掌握扎实的金融投资业务技能,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统计分析、团队协作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在保险、基金、银行、证券、信托以及其他单位和企业,从事企业年金相关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二)课程体系的设置
我们要根据企业年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其对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设置完备的课程体系。从管理机构的用人需求来看,他们更希望高校在培养企业年金专业人才时,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注意交叉学科知识之间的平衡和结合问题。企业年金管理以养老保险为基础,金融投资为重点,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为辅助,涉及经济学、管理学,财经类院校在培养企业年金专业人才方面具有其他院校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企业年金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为三个模块。
1.专业基础课。主要掌握社会保障学、金融学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公共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人口学原理、公共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经济法等。
2.专业主干课。专业主干课是学生必须要扎实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学、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国际金融、财务会计等。
3.专业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方向,选择相应的课程,例如金融市场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货币银行学、投资银行学、理财规划、财务分析、员工福利管理、保险学、风险管理等。
实践教学的加强
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实践教学,一方面,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活动,启发理论研究,再用理论指导实践,例如举办讲座,邀请(聘请)政府监管部门、管理机构等具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领导和高级管理人员到学校讲学,介绍企业年金市场发展动态,让学生了解企业年金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中的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等;安排学生到管理机构实习,让其了解企业年金实务工作,锻炼业务操作能力;和管理机构联合开展专题研究,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管理机构合作培养(培训)管理机构高层次人才等。
在养老保障三支柱中,当前人们主要关注和研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年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未来以企业年金为主流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将在养老保障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企业年金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如何有效地培养专业人才,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