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新闻 专题报道 保险要闻 学术动态 海外保险 保险数据 地方保险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领导 理事会组成 组织架构 大事记
保险知识 保险案例 保险史话 法律法规 消费者问答
刊物 地方刊物 图书 文集 论文 课件
课题 征文 专题研究 保险史 奖学金 调查报告 教育培训
——保险资产管理探讨系列
快速扩张的保险资产规模对保险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展望未来的5年,保险资产管理活动将面临更为复杂的环境,保险公司资产管理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本版今起刊出保险资产管理系列探讨,期望对业内有所启示。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业已开始的新的五年征途起点上回顾我国保险资产管理活动,可以得出以下三点粗略印象:
其一,保险资产规模的扩张迈入一个稳步持续增长的快车道。截至2010年底,中国共有保险公司146家,保费总收入达到14700亿元,保险总资产达到5万亿元,近五年来保持了年均24.2%的发展速度。回顾保险资产的破纪录历史,突破1万亿元规模的时间是在2004年,突破2万亿元规模的时间是在2007年,这之间用了三年时间。其后则以每年1万亿元的速度增长,2008年突破3万亿元,2009年突破4万亿元,2010年末则突破5万亿元。
其二,不论从与实体经济相匹配还是整体金融市场格局的优化看,保险资产规模的扩张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尽管纵向比我国保险资产的增速似乎很“给力”,但横向看保险业仍未摆脱金融“小字辈”的地位。2010年第二季度我国名义GDP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位列世界第二,占世界的份额超过9%,约为世界第一的美国的40%左右。相比之下,2009年我国保费规模排名亚洲第二,世界第七,占世界的份额约为4.7%,约为排名世界第一的美国的9.6%。根据美国寿险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09年底,仅仅美国寿险公司持有的资产数额合计已达到5万亿美元。显然,与经济总量的中美差距相比,保险市场及其资产规模的中美差距要大得多。此外,国内保险业资产规模与银行业资产规模的巨大悬殊状况仍未改变。中国银监会1月21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10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为94.4万亿元。保险业5万亿元的资产规模只有银行业的5.3%左右。
其三,保险资产配置仍然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国内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以保险投资结构中占比最大的债券投资看,从2004年末到2009年末,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年均增速为33%,目前我国已经成为日本以外亚洲最大的债券市场,世界排名第四位。截至2010年3月底,人民币债券市场余额为26480亿美元,占全球的份额为4.2%,为名列世界第一的美国的10.6%左右。然而,虽然规模有了飞跃扩张,但人民币债券市场仍然存在许多深层次问题,例如债券市场余额占GDP的比重仍然远远小于美国和日本,债券总量中政府发行的比重远远高于企业部门,债券市场分割严重等。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还远未规范成熟,落脚到保险资金的债券投资上,目前最典型的问题就是债券期限结构不合理,适合保险投资的长期债券比重太低,以致造成僧多粥少的局面。相关媒体报道的一个例子是,2010年3月,国开行发行的20年期超长债由于受到保险资金过于热烈的追捧,在发行前一刻临时决定下调发行利率区间,使得最终的中标利率从原来预期的4.5%下降至4.3%。
快速发展的保险市场依托的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资本市场,而快速发展的资本市场也离不开保险资金这一主流的机构投资者,二者本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过,目前我国表现出来的似乎更多的是资本市场对保险投资的影响和制约,而保险投资对资本市场的促进和提高还较为少见。对这一现象的解读,实际上等于在问一个问题:即资本市场的成熟规范和保险投资的壮大发展哪个在先,哪个在后?问题的解答当然可以五花八门,但如果让我给出一个最简单、最概括的答案,不妨套用《蜘蛛侠》中一句台词,即:“能力越大者,责任越大!”完全可以设想,随着保险资产规模的壮大和资产管理能力的提升,保险资产配置受限于资本市场不完善的局面定会有所改善,保险投资活动将会在债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承担更大的职责。
实际上,2010年已经出现了一些这样的迹象。根据国家电网网站披露的相关信息,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发行了1300亿元中期票据和无担保企业债券,由于当时保险公司还不能投资无担保企业债券,债券主要由商业银行购买,而受银行授信额度限制,公司债券发行出现了巨大困难。为破解公司融资难题,国家电网公司会同国内主要保险公司和债券主承销商,积极争取保监会放开保险公司投资无担保企业债券,得到了保监会的理解和支持,2009年12月30日,保监会正式发文允许经批准的保险公司投资银行间市场公开招标发行的无担保AAA级企业债券。这一政策的放松使得国家电网公司债券发行形势出现了重大转机。2010年2月4日,国家电网公司第一期300亿元无担保企业债券成功发行。此次发行根据保险公司需求,优化设计债券品种结构,期限由7年期、10年期调整为10年和15年期,以适应保险公司对长期债券的需求。同时为争取保险投资,还适当提高了利率下限,并积极开展销售推介,挖掘投资潜力,对中国人寿、平安保险、中国太保、泰康人寿等机构进行一对一路演推介,了解保险公司投资意向,深入挖掘投资潜力。上述案例鲜明反映了在监管机构的推动下,保险业凭借显著增长的资产管理规模和能力对债券发行产生了重大影响。市场开始应保险投资活动而进行调整,而不是相反。
展望未来的五年,保险资产管理活动将面临更为复杂的环境。需要特别予以关注的金融热点事项包括:通货膨胀压力、人民币国际化提速、香港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快速壮大、央行货币政策及其工具选择的新方向、以加强逆周期性和防范系统性风险为主要导向的金融监管改革等。所有这些事项对未来保险资产管理格局都将产生重大影响。此时,保险公司资产管理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资产规模当然是构成保险公司资产管理能力的重要基础,但绝不是唯一的基础。保险公司资产管理能力的提升也不仅仅是保险业自身的事情。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之际,保险利益相关者们更应透过五花八门的各类数据,思考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即如何构建和扩大保险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增加保险业对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