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新闻 专题报道 保险要闻 学术动态 海外保险 保险数据 地方保险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领导 理事会组成 组织架构 大事记
保险知识 保险案例 保险史话 法律法规 消费者问答
刊物 地方刊物 图书 文集 论文 课件
课题 征文 专题研究 保险史 奖学金 调查报告 教育培训
保险医疗集中监审,是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后的又一重大课题。保险医疗集中监审既是加强理赔管控的有效手段,又是确保伤病人及时有效治疗、维护消费者权益、解决医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措施,是保险创新社会管理的一种尝试。
集中监审的难点
医疗监管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对集中监审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必须有足够认识。
首先,保险医疗集中监审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工作的发展与规划,以及运行问题的协调与解决,都靠“自编、自导、自演”,前进的每一步都要努力探索,都要付出艰辛,困难大、压力大。
其次,保险医疗集中监审是对原有的保险医疗行为、交通事故处理行为、伤残鉴定行为、保险理赔行为进行规范和改革,涉及到各方利益调整,难度大、阻力大。
再次,医疗费用实行“后付制”,医院并不愿意,但这一措施正是有效监管的条件;实行病种费用管理,医院并不乐意,但这一办法正是有效监管的重点;审核核减不合理费用,医院并不高兴,但这一做法正是进行实质性监管的保证,影响大、潜力大。
实行集中监审的必要性
保险医疗集中监审不仅提高保险服务质量,还能遏制虚假医疗、过度医疗和医疗浪费,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1.从保险医疗的地位看集中监审的重要性。以目前保险医疗状况分析,保险医疗资源不是靠市场配置,而是采用“回扣”等不正当手段进行恶性竞争,住院医疗、事故处理、伤残鉴定等不同程度的被“利益”左右,其成本都转嫁给保险。医疗市场无序竞争,伤人案件处理失衡,导致保险成本不断攀升,人伤理赔成为保险理赔的重中之重。
2.从保险医疗的现状看集中监审的必要性。保险医疗资源分散、管理分散,与医院难以形成平等对话;医疗监审专业人才缺乏,对医院的不合理检查、不合理治疗、不合理用药、不合理用材无法事前介入进行实质性干预,面对住院医疗中的虚假、过度和浪费束手无策,对住院医疗费用只能是事后审核,实际上就是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分账”了;住院医疗费用的“预付制”,为医疗中的虚假、过度和浪费提供了条件,使医疗监管流于形式。保险医疗集中监审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根本措施。
3.从医疗消费状况看集中监审的迫切性。目前医院普遍实行经济责任管理,医务人员经济待遇与医疗收入直接挂钩,加之高价药品、高值耗材“回扣”高,促进了过度医疗和医疗浪费。随着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管的逐步加强,虚假、过度和浪费集中到了保险医疗。只要是有保险的伤病人,《药品目录》外用药和进口内置耗材就毫无约束地使用,保险消费者无可奈何。对虚假、过度、浪费的监管缺失,是引发医疗纠纷的导火索,伤病人、保险人、被保险人、办案人、医院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保险医疗集中监审,能及时协调处理各方矛盾,有利于维护医疗消费者权益。
人伤案件从事故发生、现场查勘、跟踪调查、责任划分、住院医疗、伤残鉴定到保险理赔,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时间跨度长,需要费用大,涉及部门多,处理难度大,赔偿标准不一,办案水平不一等特点。为整合行业保险医疗资源,集中监管人才优势,有效提高人伤案件的专业处理水平,有效遏制医疗中的虚假、过度和浪费,需要有一个权威机构来规范人伤医疗行为、事故处理行为、伤残鉴定行为和保险理赔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