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新闻 专题报道 保险要闻 学术动态 海外保险 保险数据 地方保险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领导 理事会组成 组织架构 大事记
保险知识 保险案例 保险史话 法律法规 消费者问答
刊物 地方刊物 图书 文集 论文 课件
课题 征文 专题研究 保险史 奖学金 调查报告 教育培训
2005年以来,我国汽车制造业销售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上下,预计未来10年,我国每年新增汽车销售量平均会保持在2000万辆左右,这将为我国机动车辆保险市场的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本文从发现机动车辆保险近年高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到采取对策,对机动车辆保险新的销售模式、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我国机动车辆保险营销出现的新特征
机动车辆保险是我国财产保险行业的当家险种,属于保险公司的“支柱产业”,具有辐射力广、关联面高、牵动力强的特点。但2012年汽车行业销售量的下降,导致了车险保费收入增速放缓。汽车销售和保有量决定车险保费收入,2012年汽车单月销量增速一直低迷不前,11月份单月增速为-2.4%,同比下降29.3个百分点。在赔款支出方面,车险赔付增长持续高于保费增长,推动赔付率进一步上升。2011年原保险、财产险全险种(车险、普通财产险、意健险)、车险赔款同比分别增长22.78%、24.54%、27.26%,均高于同期保费增长速度。
目前,我国机动车辆保险销售出现了新特征,主要表现在:
1.车险市场份额进一步走向集中。以财产险保费规模居全国第三的浙江省为例,2011年浙江车险保费收入253.29亿元,市场主体31家。其中,人保、太保、平安、中华联合、大地、阳光、国寿财险共7家公司的市场份额高达75.05%,其余24家公司的市场份额仅为不到1/4。车险保险资源日趋集中在规模公司,保险公司分化加剧,中小险企与规模公司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2.交强险亏损严重,但车险全险承保盈利处于历史最好水平。2011年,全国交强险亏损92亿元,这是自2007年保监会披露首份交强险年报外,交强险连续亏损的第五年,也是亏损总金额最多的一年。其中,江浙沪闽粤成为交强险亏损的重灾区。浙江省亏损幅度最大,综合成本率145%,居全国第一。但是,2011年商业性车险经营状况有巨大改善,由此导致车险全险的承保盈利历史最高。主要原因包括:一是2011年自然环境较好,无巨灾风险,车险总体赔付率下降;二是资本市场低迷,保险公司将重点转向承保质量而非热衷投资;三是随着酒驾减少及越来越多的省建立了车险信息联合平台,与交警平台接轨,使得保险市场投保信息更加明确,降低了道德风险和逆选择,使得三责险(人伤案件)赔付率大幅下降,降低了经营成本。
3.居民消费需求偏好的变化,改变了车险保险业务结构。2011年,中高端车消费快速增长,特别是汽车置换与家庭第二辆车购买进入增长期,抬高了中高端车消费需求,导致车险业务结构发生变化。2011年,保时捷、奔驰、宝马同比分别增长了51%、49%和60%,高档车承保量增长迅速。同时,三、四线城市汽车上牌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县域保险市场高于城市市场。其原因是随着中央推进惠农政策,对用于农村地区的公共交通车辆、低速自卸载货车、拖拉机、摩托车进行补贴,使得农村居民购车量大幅上升,带动了县域车险市场的发展。
4.各地车险营销渠道的竞争异常激烈。具体表现在:一是车险电销业务的有力崛起加剧了市场竞争。2011年车险电销保费收入440亿元,占车险总保费收入的12.56%,且呈现加速上行态势。随着车险市场竞争秩序不断趋于理性,电销业务以成本小、投保便利、服务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电销业务的发展,对非电销类险企家用车等传统业务产生了一系列冲击。二是产寿险交叉销售的优势日益显现。
5.提高服务水平,打服务牌成为业内共识。车险竞争边界有所拓宽,提高服务水平被各家主体摆到重要位置。如平安财险将车险赔付规定中万元以下的损失3天内赔付,升级至1天赔付,其他保险公司也都从不同方面改进完善了服务策略,上述情况说明客户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日益成为重要竞争手段之一。
我国机动车辆保险营销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建议
机动车辆保险作为中国非寿险业中占比约70%的第一大险种,它的社会管理功能、保费规模、经济效益、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都是其他险种无法比拟的。但机动车辆保险保费规模受汽车销售量和保有量影响很大。2012年1至9月,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413.12万元和1419.2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98%和3.37%,保持低速增长。汽车市场的低迷状态制约车险市场快速发展,车险市场的展业竞争必然越来越激烈。面对上述种种不利因素,如何全面提升机动车辆保险的销售水平、减少车险亏损、提高其盈利能力使之健康有效发展已成为全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笔者认为,促进我国机动车辆保险营销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1.建立垂直化承保考核管理体系,强化KPI量化考核。建立以保费达成率、满期赔付率等KPI指标为主线,实行月度、季度、年度动态量化考核的垂直化管理体系。通过逐级考核,目标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落实主要经营责任人的责任,形成自上而下的完整责任链。对业绩突出的责任人,制定相关的奖励办法给予奖励;对业绩不佳的,实行提醒谈话、警示;对长期没有改善的实行末位淘汰,以提高车险责任人工作责任心和管理能力,实现风险可控下的业务超常规发展。
2.建立以效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改变目前业内以保费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建立以效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将差异化的核保政策和费用政策与赔付率联动,真正将效益优先的发展理念通过考核机制传导下去。
3.建立差异化授权机制,实施分类管理,保持管理的灵活性。建立差异化授权评估机制,根据分支机构经营指标、管控能力、队伍素质和市场环境进行分类指导,实行分机构、分险种、分险别差异化授权管理。对于效益型机构将充分授权,侧重政策指导、业务培训和过程监控;对于规模型机构将采取政策宣导、部分授权、费用杠杆等措施促进其经营改善;对于亏损型机构将采用权限集中和帮扶管理等措施实现减亏扭亏。
4.努力提高保费充足率。对于新车及次新车通过承保自燃险、盗抢险等有效益的附件险种提高辆均保费,鼓励营业类货车承保车损险、三责险、车上人员险和各类附加险来提高车险保费充足率,从而提升车险赢利能力。
5.强化销售渠道的管理,建立以利润为导向,以市场为中心的系统化营销管理体系。培育销售团队,组织营销活动,注重机构和人均产能,推动业务发展。一方面,通过引进和培养具有良好业务资源和市场拓展能力的优秀团队,提高销售能力,增加机构和人均产能;另一方面,通过加强考核,建立个人收入与销售业绩、业务品质挂钩的营销员“星级”晋升体系,提高营销人员的市场拓展力和对公司的忠诚度。
6.严格销售费用管理机制,解决展业人员和公司因利益驱动不一致产生的矛盾。费用政策、承保政策、理赔政策“三策”联动,通过销售费用的差异化来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展业行为符合公司的车险销售策略,让销售人员和团队主动选择优质客户,推动车险业务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