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新闻 专题报道 保险要闻 学术动态 海外保险 保险数据 地方保险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领导 理事会组成 组织架构 大事记
保险知识 保险案例 保险史话 法律法规 消费者问答
刊物 地方刊物 图书 文集 论文 课件
课题 征文 专题研究 保险史 奖学金 调查报告 教育培训
在车险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保险公司不但在服务上不敢有丝毫懈怠,更将承诺不断升级。同时,为吸引客户,还在不同的季节推出各种买赠活动。图为南京一家保险公司的员工在向消费者推销车险。
保险市场竞争一直被广泛关注。尤其是占产险市场半壁江山的车险,其市场中日益升级的价格竞争,常被冠以恶性竞争而备受诟病。那么,究竟价格竞争在车险市场发展中的作用如何,以及监管者应给予车险市场竞争什么样的态度?本文拟从车险市场价格竞争的各种表现入手,通过对价格竞争在车险市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来探索对车险市场价格竞争应给予的来自监管方面的立场、态度和政策。
我国车险市场中价格竞争的各种表现
(一)保险公司之间的博弈
多年来,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呈现螺旋式上升的态势。2003年之前曾因公司数量较少,出现过阶段性的稳定。但2003年至2008年短短5年间,经营车险的公司数量就从16家迅速上升至38家。同时,自2003年起,车险条款费率开始市场化改革,两者的重合促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尽管2006年交强险的实施初期曾有过短暂的市场规范阶段,但是很快又被新的混乱局面所替代。从阶段性分析车险改革开放30年的市场情况可以看出,价格竞争一直是市场竞争的主旋律,只是在不同的阶段所体现的形式有所不同。在前一个阶段,价格竞争简单体现为手续费和车险产品价格的竞争,而后一个阶段是在保持前期两种手段的同时,在操作方式上有所升级,如折后送油卡、电话卡,或者提供验车、洗车以及免费检测等附加服务,而实质上价格仍是保险公司之间主要竞争手段,只是服务竞争的趋势已经初步显露,并在今后的经济环境调整期得到加强。
(二)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的博弈
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的博弈,早在保险公司成立时就已经存在。起初在保险公司较少而投保人较多的情况下,体现的是一种简单的产品及服务之间的供需竞争关系,显示出比较典型的卖方市场特征。保险公司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投保人由于选择范围狭窄,处于弱势地位,从而产品价格的调整空间有限。随着保险公司的增多,保险中介的不断壮大,市场逐渐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投保人在这种市场转变中,在产品、服务的选择上获得较大的自由空间,从而享受部分价格竞争的“成果”。
(三)保险公司与监管的博弈
保险监管的目的,是使保险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从长远看,保险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对保险公司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短期内,一方面,由于保险业长期积累的一些不健康的发展方式,导致保险公司的利益与保险监管的方向有所偏差;另一方面,保险监管的阶段导向以及具体措施一旦有失偏颇,就会导致市场经营行为受到非市场规律的影响,加速市场竞争态势的恶化。最明显的体现在对商业车险和交强险手续费的硬性规定上,一方面,使交强险手续费政策脱离实际,保险公司在面对市场时存在违反政策的风险;另一方面受到市场手续费水平不断走高的影响,实际支付的手续费远高于规定限度,为规避监管和纳税调整,保险公司可谓是“各显神通”,应收保费、假赔案以及用各种费用发票抵扣违规支付的手续费等手段统统上场,造成保险公司财务核算的混乱,真实成本无法准确核算。同时,“限折令”的实施也造成车险市场同样问题的出现,使得当前车险市场上这种现象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的局面。
(四)保险公司与中介的博弈
保险中介的出现对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功不可没。它是通过前台的业务代理或(和)后台的车辆维修保养服务而参与保险的。因此,其与保险公司的博弈一方面体现在手续费的支付水平上;另一方面,体现在保险车辆维修费用的核定和支付上。两者尽管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是其实质仍是集中在价格竞争的层面。同时,中介利用保险公司所搭建的客户平台,充分利用保险公司支付的手续费以及后台的维修费用的支付资源,以及自身的服务优势,从最初的接触客户到保留一批忠实的客户,直至目前的几乎能够起到“屏蔽”保险公司与客户之间直接联系的作用,不能不说价格竞争的力量,尤其是其背后成本竞争的力量对此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总之,通过对上述保险市场上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博弈分析看,一方面,价格竞争由来已久,不可回避;另一方面,不公平价格竞争的存在有其内外部的因素,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调整,尤其是监管政策的调整起着关键性作用。鉴于此,我们需要从新的角度,透过现象重新认识价格竞争的本质,以及价格竞争在车险市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价格竞争在车险市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重新认识价格竞争
1.价格竞争并不是单纯的降价竞争
价格竞争是市场经济下最基本的竞争形式。其他所有竞争形式,包括品牌竞争、服务竞争、品种竞争以及技术竞争等,都以价格竞争为依托,是价格竞争的延伸。同时,价格竞争并不是单纯的降价竞争,而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在高端产品竞争中,购买产品、享受服务的价格高低是消费者地位、品味、个人价值以及生活质量高低的象征,从这个角度,价格是企业产品、服务、技术等综合实力的反映;在价格弹性较大的产品或服务竞争中,企业会通过降价的方式提升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但是降价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则取决于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因此,价格竞争不仅是降价竞争,更通过保持价格稳定或提高价位的方式体现,以提升企业竞争力。
2.价格竞争是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经营成本的有效手段
价格竞争是服务竞争、品牌竞争、技术竞争的前台体现,因此也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低最直接的表现。不管是降价竞争还是保持价格稳定以及价格提升,都需要从企业内部管理入手,通过提升管理水平、降低经营成本,增强公司产品及服务的竞争力。对于经营管理水平落后的企业,在降价竞争中,将因入不敷出而淘汰出局;而经营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将在竞争中逐步完善自身的产品及服务体系,提升企业的产品及服务价值,保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价格竞争是兼并重组的利器
依托于市场调节下的兼并重组是企业提高资产运用效率、改善管理、进行资产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价格竞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企业的管理水平、成本控制、资产运营、技术革新、提供服务等能力均得以显现和提升;在竞争的过程中,通过价格的力量实现优胜劣汰或强强联合,形成经济集中型的结构垄断,从而实现一定或更大的规模效应。但是,这种垄断仍集中在兼并重组的初级阶段,而通过价格竞争的力量实现不同领域企业的强强联合,才是兼并重组的高级阶段。但不管是哪个阶段,价格竞争都是兼并重组的利器,用好这个利器就能给企业,进而给整个社会带来更大的收益。
(二)价格竞争在车险市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价格竞争促进车险非价格竞争模式发展
自2008年70号文件下发后,车险市场的秩序有所好转,作为主要手段的价格竞争,正向渠道竞争、服务竞争、产品竞争等方式转变。为打破传统渠道的局限,至今为止已有18家产险公司开辟“电销”渠道。同时,从服务模式上,人保财险通过“理赔无忧 四海通行”推出的“电子理赔、极速理赔和到家的理赔”等车险理赔服务,提高车险竞争力;平安产险提出的车险“快易免”服务等,都旨在提升车险理赔服务质量。从产品竞争方式上,由于主险类产品暂时受制于行业条款的局限,一些公司通过附加险创新的方式,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其实,上述方式最终还是要以价格的方式体现,但是已经从最基础的价格竞争向更深入的全方位竞争模式转换。
2.价格竞争促进车险管理水平的提升
不公平的价格竞争致使车险市场长期保持着行业性亏损的尴尬局面,这其中不仅包括车险价格折扣,而且更包含不断抬高的手续费竞争,以及由此导致的许多公司应收保费的急速增长,保费规模虚增、成本放大、现金流等一系列问题不期而至。一时间,似乎全行业都对此束手无策。但是自2008年起,全行业开始实行车险“见费出单”,通过这种行业联合的管控方式,可谓是一举攻破应收保费难题。价格竞争仍在继续,但是“见费出单”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不公平竞争的延续。这充分说明,价格竞争会倒逼企业乃至行业车险管理水平的提升。
3.价格竞争促进车险市场的优胜劣汰
其实,当前车险“价格战”屡禁不止,其深层次所反映的正是优胜劣汰的迫切要求。从2012年前几个月的各省三大家市场主体(人保、平安、太保)增量市场份额分布上看,有18个省市增量市场份额较2011年下降15%以上,价格竞争的痕迹历历可见。
可见,价格竞争作为市场发展的内部驱动因素,有效促进了各公司在车险业务规模的内生需求调节。对于一个有退出机制的保险市场来说,这种调节将不断持续,直至实现车险市场的优胜劣汰。
如何确立对车险价格竞争的有效监管
从上述的分析看,有效的价格竞争对车险市场的发展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价格混战则是一种透支保险资源、破坏保险业生态平衡的行为,对行业发展阻碍很大。那么,从监管层面上,应如何看待和处理当前的价格竞争,以实现对价格竞争的有效监管。笔者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建立有效的保险退出机制,是确保价格公平竞争必要前提
为实现对价格竞争的有效监管,保险退出机制的建立是必要前提。通过合理的机制开展严格的市场行为和偿付能力监管,实施违规者的有效退出。目前,准入退出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绝大部分公司是全国性牌照,部分新公司只是对原有市场主体的简单复制和市场份额的重新洗牌,退出机制缺位,存在差而不倒、乱而不倒的现象,无法实现市场的优胜劣汰。因此,需要研究制定市场退出机制,建立针对股东、业务、人员、分支机构和法人机构的多层次、多渠道退出机制。在退出机制中明确市场退出的标准和程序,既可以是全国市场的退出,也可以是局部市场的退出;既可以是全面业务的退出,也可以是部分业务的退出;既可以是长期退出,也可以是短期退出。
(二)进一步加大市场秩序规范力度,是确保车险价格公平竞争的有效手段
在建立合理退出机制的同时,保险监管机构应持续加大对不规范、非理性竞争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引导各市场主体积极运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健康手段参与市场竞争,进一步巩固行业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环境。特别是在手续费支付比例方面,明确划定监管红线,建立行业或区域统一车险手续费支付平台,并实施第三方财务检查制度,从根源上解决手续费支付问题。同时,应进一步加强中介业务管理。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加大对中介业务的监管力度,避免少数中介机构凭借对客户资源的垄断,恶意抬高手续费率,引导中介机构朝着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三)分阶段推进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是确保公平价格竞争的必由之路
费率市场化是促进车险市场价格公平竞争的有效途径,因此是车险改革的方向和趋势。但鉴于车险保费占产险行业保费规模的70%以上,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目前行业良好的市场秩序仍未巩固,盈利基础尚显脆弱。建议分个三阶段,用6年-9年的时间推进费率市场化。具体而言,第一阶段,用2年-3年的时间完成制度建设、数据测算的基础性工作,制定基准费率和条款,同时积极推进行业手续费自律,加强监管约束;第二阶段,再用2年-3年时间,适度实施费率市场化,在行业自律能力明显提升的基础上,研究推进手续费率市场化;第三阶段,允许保险公司自行厘定风险保费,独立开发商业车险产品。这种分步骤稳步推进的改革方式,有助于保险公司充分做好思想准备和行动准备,真正实现从粗放式发展模式向内涵式发展模式的转变;有助于避免行业经营的大起大落,危及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并最终造成对被保险人合法权益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