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下午,浙江保险业界的数百位代表纪念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纪念报告会由浙江保监局主办,省保险学会等承办。浙江保监局副局长刘钢主持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助理、风险管理与社会保障系主任何文炯教授,作了有关“改革开放与浙江保险业发展”的报告,介绍了浙江保险业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经验,就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二次创业”、建设“三大保险”,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展望了浙江保险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美好远景。据了解,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保险业呈现出保费收入增长几千倍、保障功能日益增强、资产规模快速提升、市场体系逐步健全、保险产品不断丰富、风险防范能力明显提高、功能作用日益发挥的良好局面,浙江保险业在各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行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一是业务规模迅速扩大。1980年全省实现保费收入632万元,到2007年底已增加到441.94亿元,同比增长近7000倍,年均增长38.8%,增幅远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水平,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二是保险深度和密度不断提高。1980年保险深度为0.035%,保险密度0.17元,到2007年分别提高到2.37%和877元。
三是保险资产规模快速提升。资产规模2007年底已扩大到772.03亿元。
四是保险的保障作用日益显现。保险业向社会提供的保障从1980年的28亿增加到2007年的8.87万亿财产保障和9.35万亿人身险保障,各项赔付支出也从1980年的4.9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147.38亿元,较好地发挥了经济补偿功能。
五是市场主体不断增加,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截至2007年已有45家保险公司在浙江境内设立3520个分支机构,每万人拥有保险机构的数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市场体系日渐完善。全省50家市场经营主体已涵盖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出口信用保险和专业的汽车、农业、健康、养老保险。中介市场继续繁荣,至2007年已有保险代理、经纪和公估公司等专业中介机构130家,8276家兼业代理机构涉及银行、邮政、汽车销售、旅游等行业,营销员人数首次超过10万人,至2007年底在浙销售产品已超过3000个,当年新增保险产品620个,涵盖财产险和寿险所有经营险种,保险产品的丰富已大大扩大服务领域;保险补偿、社会管理功能进一步发挥。在巩固企财险、车险、家财险等传统险种的基础上,通过大力发展“三农”保险、责任保险和养老健康保险,有效体现了保险服务农村社会、参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