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体育保险处于消费需求消极与供给缺陷同在的一种局面,这远远满足不了现实要求。中国的体育保险市场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完善2008年奥运会的保险服务,是对中国体育保险业的一次考验,也是发展体育保险的一次重大机遇。
8月18日,中国运动员刘翔在北京奥运会上因腿伤放弃110米跨栏比赛。随后问题也接踵而来:谁来为刘翔的腿伤提供保障?
刘翔的教练孙海平曾经公开表示:「假如国内有能保躯干一部分的险种,我们也会考虑给刘翔的双腿上个保险。」
据称,某海外保险公司更是给刘翔的腿估值1350万美元。可到目前为止,竟没有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敢为刘翔的腿承保。其原因是承保的风险太大,运动员的独一无二让风险无法分散。中国只有一个刘翔,而作为跨栏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很大。
竞技体育运动具有不断向人类自身生理极限挑战的特点,它决定了体育运动的危险性:即在对生理极限进行挑战和超越的勇敢尝试中,运动员的伤病难以避免。在「刘翔事件」之后,我们这才发现,原来中国的体育保险市场依然只停留在「纸上谈兵」。
一座等待挖掘的金矿
中国体育保险就像一座等待挖掘的金矿,蕴含无限商机。有数据表明,目前中国共有60多万个运动场馆,全国各地纳入国家体育总局计划的大型体育赛事每年约600场,有近3亿多人次参与体育锻炼,而各级别的专业运动员达8万多人。其所需保险内容则十分广泛,包括公众责任保险、人身意外伤害险等,这无疑为商业保险施展拳脚提供了稳定的客户群体。
奥运会为中国保险尤其是参与到其中的保险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雅典奥运会开赛时,中国保监会派出了5人考察小组前往雅典,历时10天对雅典奥运保险做了一次详尽的研究。根据《北京奥运行动规划》估算,北京筹备和举办2008年奥运会带来近3000亿元的保险需求,由此产生的保险费达3亿元,其对中国保险尤其是体育保险也会有促进。
在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保险是一项非常完善且专业的商业保险。美国体育产业的年产值超过600亿美元,体育保险正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运动中的各种意外和风险通过体育保险可以得到最佳的化解。2006年德国世界杯,贝克汉姆在备战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队的比赛前,为自己的「金腿」买了3100万英镑的保险。
中国的运动员并不少,对保险的需求也不低,可是针对运动员的保险却是少之又少。此前,刘翔曾经希望给自己的双腿投保,可是因为没有找到能提供这种保险产品的保险公司最终只能放弃。
据统计,中国拥有70多万个运动场馆,每年有近600场纳入国家体育总局计划的大型体育赛事在各地举行;中国目前有3亿多人经常参与体育活动,各层次的专业运动员已达10万多人;中国的体育产业经营性机构达2万多家,从业人员60多万。从这些统计数据中,不难理解中国体育保险所蕴藏的巨大商机。
保险巨头决战奥运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各行各业摆好擂台,巨大的利润驱动著国内外的商业巨头奋勇拚杀,一直在暗中酝酿的保险企业也粉墨登场。
按照北京奥运会此前的整体规划,准备阶段包括奥运会的场馆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环保建设。在北京奥运会的准备阶段,所有为奥运会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都需要投保建筑安装工程险。然后,在工程完工后,建筑物则需要投保财产险。
不久前,北京奥组委正式面向保险业内排名靠前的数十家公司进行2008年北京奥运保险采购方案招标。在这次实力大比拼中,中资企业近水楼台,抢占先机,收获颇丰。江泰保险牵手国家游泳中心,中保则继「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监理人责任险」后,又将「国家游泳中心建工险」收入了囊中。在此之前,华泰保险北京分公司和平安保险早已涉足其它奥运相关工程的保险。
7月19日,以参加北京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中国人保的奥运保单为标志,赛时国际大家庭奥运保险启动。
目前,中国人保财险整套奥运保障体系,已经基本建立,涉及车辆、财产、综合责任、大家庭和志愿者人身保障的五张大保单,全部开发完成并签发。
8月4日,中国人保财险和北京奥组委举行发布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保险合作伙伴――中国人保财险副总裁、奥运赛时保险领导小组组长王和先生宣布整套奥运保险保障体系已经搭建完毕并已开始正式运作。
中国人保财险的奥运保险保障体系覆盖了整个北京奥运会和残奥委会的活动、人员和财产,包括奥运大家庭在内的大约15万相关人员(其中4万多名奥运大家庭成员、11万名注册志愿者)、近8000辆机动车、北京和京外的所有奥运场馆,为北京奥运会、残奥委会的成功举办撑起了一张完善和坚实的保障网。
业内人士一致认为「真正意义上的体育保险应该是商业保险」,对于目前保险与体育之间的合作关系,有专家概括为「赞助性的公益化模式」,这一模式在体育市场化的初期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但随著体育保险的产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向纵深发展,「赞助」对体育市场客观存在的庞大保险需求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
有关专家指出,体育运动存在很大风险,发达国家的运动员普遍具有很强的保险意识;而中国运动员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习惯于一切由国家包下来的做法。即便是需要保险,从保险公司来看,需要对这样的保户制定专门的风险规避方案,特别是要求长期跟踪研究,在现在的体育体制下,保险公司很难做到这一点。
同时,国内体育赛事基本上是属于政府举办,作为赞助商的保险公司也更多是拿钱出来,并不能参与到赛事从筹备到举行的规避风险方案的研制当中。
必须走市场化道路
观念问题也是制约体育保险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有些体育团队侥幸心理严重,他们认为有些体育赛事出险概率基本上为零,因此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投保。
此外,专业的体育保险人才极度缺乏也是让保险公司难以涉足体育保险市场的原因。缺少既懂体育又懂保险的复合型人才,令各大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求贤若渴。
另外,相关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十分繁琐,无法进行准确的定价;在条款设计上,主要参照一般的保险条款,还没有针对体育项目、运动创伤和伤病开办具体的保险。
有关专家认为,体育保险必须走市场化的道路。随著中国体育事业不断向市场化方向发展,更需要大力发展体育保险。目前,中国的体育保险处于消费需求消极与供给缺陷同在的一种局面,提供的大多数体育保险是带有赞助性质的,这远远满足不了现实需求,中国急需采用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中国的体育保险市场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完善2008年奥运会的保险服务,是对中国体育保险业的一次考验,也是发展体育保险的一次重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