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与平安并没有直接关系,平安现在需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中国平安新闻发言人盛瑞生1月9日在北京告诉记者,与中国平安股权收购相关的程序目前都在正常进行之中,并没有需要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项。
备受业内关注的汇丰控股出售中国平安H股股权一事,近日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连锁变化。1月8日,媒体爆出国开行可能叫停泰国正大集团收购平安股权的440亿港元贷款,原因是担心正大集团如果不是平安股权真正买家而存在的财务风险和政治风险。紧接着,1月9日,媒体再次爆料称,因为泰国正大集团收购汇丰手中所持的平安H股股权一事近期出现重大变数,此项交易可能很难获得中国保监会批准。
2012年12月5日,汇丰控股与正大集团签订协议,出售所持全部15.57%中国平安H股股权,交易规模高达93.85亿美元,折合港币约727.36亿元。12月7日,第一笔交易完成,约3.5%股权易手,152亿港元现金交割完成。
汇丰第二阶段出售剩余股权尚须中国保监会审批,如果到今年2月1日之前没有得到批准,则交易双方需要续约,否则自动失效;如果第二笔交易审批延期甚至失败,汇丰则需要再次寻找接盘方。
据了解,很难获得保监会批准的原因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真实买家存疑;二是国家开发银行一旦终止贷款支持,正大集团是否有能力独自完成收购同样令人存疑。而根据此前报道,正大集团曾与国开行谈判,商讨由国开行发放贷款支持正大集团收购汇丰所持平安股份,但近几周谈判陷入停滞。
2012年12月以来,关于该项交易中正大集团收购资金的来源问题引发多种猜测,市场质疑正大并非平安股权的真正买家。为此,中国平安于当月22日发表声明称,其收到的新股东资料均为正大集团下属子公司。正大随后也发表声明称,作为买方的同盈贸易有限公司、隆福集团有限公司、商发控股有限公司、易盛发展有限公司为该集团全资子公司,此次收购中国平安股权以正大集团有限公司、其股东或其控制企业的合法资金购买。第一笔交易资金为其自筹。
2012年12月23日,被牵涉的另外一方“明天系”掌舵人肖建华委托律师发布声明,澄清并未参与正大与汇丰关于平安H股股权的交易,更未向上述交易提供资金。3家“明天系”旗下涉事城商行包商银行、哈尔滨银行和潍坊银行也均否认参与相关收购事宜。
而国开行总行于2012年12月中旬以风险提示的方式,叫停对正大集团收购平安股权440亿港元的贷款。市场分析,国开行是在了解到此项交易有肖建华掌握的“明天系”不明资金进入后,果断叫停这笔巨额贷款的。按该行内部程序,国开行就贷款发出了风险提示,并且已经知会中国保监会。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2年12月初以来,从相关公告中可以看到,正大已将收购资金(93.85亿美元)来源的表述由12月初的“现金+国开行贷款”改为12月底的“自有资本金”;代表正大出面收购的4家项目子公司的合计注册资本已由12月初的“20万美元”增至“105亿美元”,这4家子公司是正大专为收购平安股权而设立的新公司,注册地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未来以持有平安股份为主要业务。
因此,对于国开行叫停贷款的消息,有投行人士认为,不同于国内,海外公司的注册资本并不完全等同于实收资本,并不能完全理解成这4家子公司的105亿美元已经完全到位。但一般来说,对于为特定收购项目而设立的项目公司而言,注册资本在一定程度上亦反映了这家公司的收购实力。若再加上收购资金来源表述变更这个因素,正大已经备好第二笔收购资金安排的可能性较大,国开行贷款是否被叫停,可能不影响平安股权交易的最后成败。
链接:保监会拒绝汇丰控股出售中国平安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