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学会动态

集体性思索:危机下的保险业生存之道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作者:【】 发布时间:2009-06-30 14:20:00

最好的监管是最少的监管,曾被各国金融监管者们奉为监管圭臬。然而,这场经济危机,让人们开始反思现行的金融监管体系和制度存在的缺陷。

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继续深化,现阶段对金融危机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反思还为时过早。业内人士称,但保险业应该从金融危机中汲取深刻的教训。保险的创新不能脱离经济、金融发展的阶段,也必须与我国保险监管的完善程度相适应。同时,保险经营不能背离稳健经营的规律,应该从制度上提高保险经营的风险管控能力,避免企业内部的错误激励和经营上的短期行为。

金融监管存在真空

在中国保监会日前在深圳举办的第三届中国风险管理与保险国际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巴曙松认为,并非是所有的金融机构都适合创新产品和商业模式。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金融机构的微观商业模式已经发生变化,但金融监管却没有及时跟进。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则认为,在过去的20年中,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使得金融机构投资者在战略、产品客户方面趋同,混业经营和风险转移则使得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趋同。与此同时,部分存在系统性风险的机构和产品,游离于监管范围之外,贸易和金融体系的美元化也降低了宏观政策的异质性。异质性是金融体系保持稳定的关键。

在张健华看来,在金融脱媒过程中,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各国监管部门忽视了对系统性风险新来源的监测,放任了金融机构的高杠杆率。巴曙松认为,在多重因素的助推下,被信用交易放大的杠杆效应会迅速扩散,最终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对于目前存在着的监管真空,巴曙松建议,需要监管机构在监管理念上作出重大调整,降低顺周期性将成为监管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张健华则建议:防范系统性风险必须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同时着手,微观层面要提升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中观层面要重构金融制度,宏观层面要改革国际货币体系。

保险业也需慎防金融衍生品风险

在金融危机中因CDS(信用违约掉期)轰然而倒的AIG,给人们上了沉重的一课。在中国社科院与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主办的2009金融风险管理论坛上,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李青云指出,CDS的产生,原本是为了管理信用风险,但在这场危机中,CDS这个用来管理风险的产品,反而成为风险的来源。

中再集团监事会主席吴小平指出,金融机构尤其要特别注意金融衍生品方面的投资。投资一出问题,就是大风险。

风险管理是保险业的生命线

在风险管理方面,保险业与其他金融机构一样,同样存在着平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平衡市场机制与政府监管的关系等问题。吴小平认为,在保险监管中,要把风险管理放在首位。保险机构的发展速度和市场规模,要建立在严格的风险管理上。

防范和化解风险是保险业的生命线。保监会副主席李克穆在第三届中国风险管理与保险国际论坛上指出,当前,国内保险业要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尤其要高度关注以下四大风险:一是保险业作为社会风险承担者所面临的风险,不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二是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风险,突出保险保障功能;三是保险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努力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四是监管风险,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监管。

《中国风险管理报告2009》显示,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央行多次大幅降息,客观上使众多寿险公司面临利率倒挂的困境。由此引发的退保往往带有很强的传递性,甚至可能引起个别公司的现金流风险。另一方面,部分保险公司近几年来连续亏损,偿付能力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甚至个别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严重不足。

李克穆指出,当前,保险业要认真总结和吸取金融危机教训,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维护保险业平稳健康发展,把风险防范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防范保险市场风险。

有风险,并不意味着因噎废食。李克穆指出,保险业也要善于捕捉和把握机遇,努力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化危为机,使保险行业科学发展的内生机制更加健全,保险监管防范风险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在新的平台上实现保险业发展的新突破,不断增强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