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银行(Private Banking),私人银行是银行服务的一种,专门面向富有阶层,为富豪们提供个人财产投资与管理,一般需要拥有至少100万美元以上的流动资产才可在较大型的国际金融公司或银行中申请开设此类服务。私人银行服务最主要的是资产管理,规划投资,根据客户需要提供特殊服务,也可通过设立离岸公司、家族信托基金等方式为顾客节省税务和金融交易成本。该种服务的年均利润率可达到35%,远高于其他金融服务。
起源
私人银行起源于16世纪的瑞士日内瓦。法国的一些经商的贵族由于宗教信仰原因被驱逐出境,形成了第一代瑞士的私人银行家,欧洲的皇室高官们迅即享受了这种私密性很强的卓越的金融服务,开始专门服务于200万美金以上的超级富翁家族。还有一说法,17世纪的欧洲贵族出外打仗,家中财产由留守的贵族代为管理,这些贵族逐步形成了第一代私人银行家。总之,私人银行起源于一种私密性极强的专门提供给贵族和夫人阶层的金融服务。
中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明显滞后。长期以来,受“重批发、轻零售”的传统经营观念的影响,中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迟缓,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在私人银行业务领域,仅仅开展了居民储蓄业务。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各家银行逐步认识到私人银行业务对整个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性,纷纷成立私人银行部(或称为私人金融业务部、个人业务部等),以加大私人银行业务开拓、管理力度,制定了以储蓄业务为重点,卡业务为龙头,代收代付业务为依托,个人消费贷款等个人综合理财业务为突破口的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策略,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经营的步伐明显加快。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其一,银行卡发展迅猛。其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蓬勃发展。 其三,中间业务品种日渐丰富。其四,电子银行的兴起。
中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私人银行业务经营理念、营销战略、科技支撑、业务创新、人员素质及外部环境等方面均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对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部分商业银行仍忽视私人银行业务,对私人银行业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思想上、理论上没有做好大力开拓个人金融领域的充分准备,缺乏科学的长远的规划,措施不完备,工作中盲目性较大,影响了产品的推广及私人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
第二,私人银行业务品种单一、规模有限、结构不合理。一是品种单一,缺乏广度和深度。中国商业银行提供的仅仅是以储蓄为主体的单一的产品形式,与发达国家丰富的个人金融产品相比有较大差距,难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第三,营销体系不健全,售后服务不到位。仍有商业银行对营销的认识存在偏差,没有设置专门的营销部门,没有配备专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和完备的营销网络来进行个人金融产品的销售。随着电子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的应用,个人金融产品往往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演示才能够得到客户的认可和接受,而往往由于宣传方式及营销手段的落后,使银行推出的新产品往往无人问津。
第四,技术手段落后,电子化及网络化程度低。国内许多商业银行电脑网络的联网程度偏低,电子化服务还很不完善,一些先进的自助银行设备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电话银行还不普及,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刚刚起步。
第五,人员素质尚需提高。私人银行业务是国内新兴的金融业务,是知识密集型行业,要求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敢于竞争、开拓性强、懂技术、会管理、善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其决策层、管理层以及一线窗口人员均须具备相应的能力,掌握相关的业务理论及操作技能,中国商业银行的人才还不能完全适应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需要进一步的培训和提高。
第六,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一些基础性工作尚未做好。 中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从当前的形势和经济特点分析,私人银行业务正处于成长期,具有无限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居民收入的增长和富裕阶层的出现为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 其次,金融资产形式的增加与风险的加大,为商业银行私人业务创造了广阔的商机和市场空间。 再次,住房制度、教育制度的改革,为商业银行开展个人贷款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最后,电子化的不断进步,为商业银行进一步拓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保障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