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周独家报道广东省将出资100亿成立省级再担保集团之后,本报记者昨日再度从权威人士处获悉,目前省再担保集团整体架构雏形已经浮出水面,届时将有包括来自广东省国资系统、电力、地税以及银行等四方面的资金进入这一目前国内最大的再担保集团。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广东省层面正在加速推进这一项目的调研工作,但何时敲定方案并挂牌成立尚没有确切时间。
四路资金搭建项目
“目前省里对于再担保集团的架构依然处于调研阶段,但目前资金来源已基本确定。主要包括四路资金,分别是国资系统资金、电力系统转移支付资金、国企税收资金和银行资金。其中银行资金将以非股权投资形式注入,因为银行目前还不能直接进行股权投资。而一半的资金将来源于省国资系统,初步拟定由其出资50亿,省里也有意将再担保集团挂在国资委旗下资产管理公司中运作。”昨日粤担保业某权威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一初步框架得到了省国资系统以及银行方面的确认。记者通过相关渠道获悉,省国资系统目前已经开始酝酿该项目的详细架构事宜,初步确定动用的资金数额正是50个亿。另外,参与项目调研的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人士亦对记者证实,其资金间接注入再担保集团,以绕开商业银行法对于银行禁止实物股权投资的规定。
不过知情人士亦对记者称,由于目前除国资系统以外的几路资金并未最终敲定入股比例,且项目仍处调研阶段,因此最终的出资架构是否与这一初步设想吻合也很难预料。但多位知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对项目推进速度乐观,认为再担保集团应承担的职责会很快明晰。
政策性资金打造双赢
无论再担保集团最终以何种形式问世,广东省政府加大担保行业扶持力度并打造省级再担保体系的决心却已经表露无遗。而省担保协会会长许霞亦对记者坦言,政策性资金的进入将是双赢局面。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广东省累计的1862亿元担保金额中坏账率仅为0.37%,远低于商业金融机构正常的坏账率水平。与此同时,去年行业内净利润也达到了5.90亿元,以其目前较小的规模而言资产收益率相当可观。而与此同时,仅2007年省内受担保中小企业销售收入即增加约1905亿元,增加利税141亿元。
许霞对记者进一步解释:“简单而言,政府拿出1万元的风险补助,一般可推动100万资金进入中小企业,产生300万元的销售产值和30万元税收。”
担保业弱势短期难改
不过记者也从担保业界和银行人士处了解到,虽然再担保体系的完善有利于担保行业未来的发展,但是短期内担保公司在与银行业务合作中所处的弱势地位却依然难以改变。
“再担保集团的成立只是改变了银行贷款信用的结构模式,而没有改变信用本身,因此从银行的角度来说,并不会因为担保公司后面多了再担保体系的支撑即改变目前与其的合作模式。”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人士对记者表示。
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在银保合作中担保公司发展所临的困难大部分来自于银行对于项目保证金的要求而带来的流动性压力。按照业内惯例,担保公司为贷款实施担保时必须将所担保金额的20%左右存入银行指定账户,这一要求令目前本来就资金实力薄弱的担保机构更加面临资金的流动性压力。
也正因为如此,目前绝大部分商业性担保机构都在向银行支付保证金之后再向担保客户收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以缓解自身的流动性压力。但这一模式亦容易带来种种问题,首当其冲的即为由于担保金的转移支付,原本应当由担保机构承担的信用风险实际部分或者全部转嫁给企业,并间接转嫁给银行。
而省再担保集团的成立是否将有助于改善银保合作当中存在的类似症结,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尚无法确言。不过银行和担保业内人士一致认同的是,随着政策性再担保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担保机构本身的信用评级亦将随之得以改善,而这将直接有助于担保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