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至2009上半年,秦皇岛市涉及农险财政补贴的种植业137万亩、养殖业50万头。秦皇岛市人保财险公司和中华联合财险公司2年多共计承保种植业68.5万亩,承保率为50 %,赔款支出(不包括未决)868.3万元,综合赔付率为120 %。养殖业24.9万头,承保率为49.82 %、赔款支出(不包括未决)923.3 万元、综合赔付率为180 %。党和国家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使农民得到了实惠,为农业生产健康、稳定发展发挥了作用。
各保险主体已将农业保险作为自己今后经营发展的战略目标,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市人保财险公司成立了涉农保险专门机构,抽调30多位专业人员从事农业保险,并拿出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励从事农业保险的一线人员。市中华联合财险公司还配备了3台农险专用车,成立了5个工作组负责45个镇乡保险的勘察、理赔。
2008年,全市承保种植类63.4万亩,养殖类14.1万头,支付赔款1546.7万元,有2万户农民直接受益。2009年随着承保面积的增加,预计赔付(正常)达4000万元以上。虽然各保险公司在经营农险项目上亏损,但在提高农民的防灾减损能力、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作用。
当前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尽管政府高度重视,各保险主体积极参与,广大农民投保热情也很高,但由于时间短,经验少,宣传不到位,制度、措施滞后。目前,秦皇岛市在开展农业保险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不少,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一) 宣传不到位。
据了解,截至目前,秦皇岛市各媒体有关政策性保险的宣传报道很少,农民对党的惠农政策知之甚少。尽管各保险主体为了展业需要,采取了很多形式进行了实务宣传,但效果不佳。
(二) 承保率低、赔付率高、保险公司经营受到影响。
目前,秦皇岛市农业保险特别是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面积不足,承保率低,赔付率高,保险公司亏损严重。
2008年全市种植小麦13万亩,承保亩数为零,棉花3万亩,承保了4261亩,承保率仅为13.58%,奶牛存栏为5.6万头,承保率为15.6%,其他险种承保率都在50%以下。由于承保率偏低,造成多数农民不能受益,也影响了保险公司的经营。市人保财险2008年承保能繁母猪16389头,占整个应保头数的35%,收保费98万元,支付赔款236万元。承保面积不足、收支倒挂严重。
(三)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险种不多。
目前,除国家规定种、养业5个险种外,其他的均不享受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其实昌黎、抚宁的40多万个塑料大棚、各县(区)的养兔养鸡、昌黎县的酒葡萄种植、珍稀动物养殖都形成了相当规模,而且是当地的支柱产业,急需保险保障。如果当地政府审时度势,结合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更多的保险惠农政策,那么,对经济发展、对农民、对保险公司都利好。
(四) 不道德索赔现象时有发生。
保险公司在政策性保险理赔过程中发现,骗取保险赔款事件屡屡发生。原因主要是个别养殖户的故意行为。例如:某养殖户有100头奶牛,只为40头上了保险。尽管保险公司对其做了标识,但由于缺乏完善的鉴定制度,加之个别农户弄虚作假,一旦发生责任死亡,保险公司很无耐,只有被动赔付。这种现象在整个理赔过程中非常严重,甚至呈蔓延趋势。
(五)农业保险迅速发展,保险公司感觉力不从心。
目前,秦皇岛市只有两家(人保财险、中华联合)从事政策性农业保险。网点少、人员少,要适应农业保险快速发展形势,这两家公司明显表现是力不从心。
人保财险秦皇岛市分公司虽然在各县(区)都设了机构,但乡、镇没有网点,中华联合秦皇岛中支公司仅在三县两区设了机构。而且,这两家各县(区)公司正式员工都不超过8人。要求这两家公司把遍及全市7812平方公里的45万家农户的农险从承保到理赔做好、做细、做到位根本不现实。
要保障农业保险又好又快地发展,解决保险公司网点少、精力不足问题是当务之急。
(六)个别县财政的保险补贴资金不能及时到位。
由于种种原因,个别县财政往往不能及时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补贴费用拨付给保险公司,造成保险公司先行垫付大笔理赔资金,使整个经营和管理环节产生弱点。
几点建议
由于政府重视,保险主体的积极参与,秦皇岛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势头看好。因涉农保险处于探索阶段,各项配套制度、措施滞后,难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如何做得更好,笔者有以下几点浅见:
(一)各县级政府要加大开展农业保险的力度。
将保费补贴政策与其他农业直补政策结合起来捆绑使用,即:将国家的种植业、养殖业直接补贴和保险补贴挂钩。只要宣传到位,农民理解,能使农民的利益最大化,县政府就要鼓励、支持各乡镇利用各项惠农政策捆绑使用,实现享受政策性农险补贴的种、养业统一承保,扩大县域保险覆盖面。这样一是可以使更多的农民享受党的惠农政策。二是可以解决保险主体在经营中因承保率低造成经营成本过高问题。
(二)政府要在宣传上发挥主导作用。
政府的宣传具有权威性、广泛性。农业保险又好又快地发展,需要政府出面通过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使更多农民了解党和政府支农惠农的保险补贴政策,增强道德法规意识,提高农民投保的积极性。
(三)成立农业保险协调小组。
保险公司展业需要宣传、农业部门的配合;理赔需要畜牧、气象部门的鉴定报告;“政策补贴”需要财政部门的支持。为此,建议由政府牵头,成立以保险、农业、畜牧、气象、财政、宣传等部门组成的保险协调小组。形成各负其责、定期沟通、积极协调机制。建立各部门协调机制,可以解决农业保险在发展过程中很多的实际问题,目的是保障农业保险又好又快地发展。
(四)聘请保险信息员。
秦皇岛市目前由人保财险和中华联合两家保险公司从事政策性农业保险。从农险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看,保险主体人员少、网点少是影响发展的瓶颈。如果近期不再有其他公司介入,这两家公司可以试行在乡、镇、村聘请保险信息员模式。信息员由乡政府推荐,经保险公司、审核、培训、聘请后即可上岗。信息员主要协助保险公司在农村的政策宣传、条款解答、收集信息等工作。建立农村保险信息员机制,不但可以解决保险主体人员少、网点少、成本高等问题,而且也能提高服务质量。
(五)保险 银行有合作空间。
保险公司、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支农主体,在服务“三农”项目上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比如:在乡、镇统一保险项目上,政府可以由保险公司担保向银行贷款暂付保险费。具体技术操作细节,可由政府牵头组织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