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宁波保险业为全市经济社会提供保险保障1.89万亿元,而到了去年,这一数字增长了近三倍,达到了6.61万亿元”,宁波保监局局长邓俊辉告诉记者,“保险功能作用的发挥,对服务地方经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改善民生保障有着积极的作用。”
据统计,五年来宁波保险业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年均保费增长达8.91%。2013年1至5月,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宁波保险业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3.69%,达到85.16亿元,增速高于全国4.29个百分点,列全国第14位;其中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41.21亿元,同比增长11.89%;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43.95亿元,同比增长15.44%。
服务地方经济能力不断增强
据宁波保监局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五年中,与老百姓关系密切的车险投保从5年前的110万辆次增长至211万辆次,各种险种的个人承保数从417万人次增长至1149万人次。宁波保险业赔款和保险金给付也从五年前的37.9亿元增至64.27亿元。
2013年1至5月,宁波保险业更是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保障1.49万亿元,实现赔款与给付29.44亿元,同比增长26.49%,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个多台风的港口城市,保险业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比如在去年抗击"海葵"台风中,宁波保险业共接到报案1.63万起,保险赔付金额5亿元,为人民群众灾后恢复生产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邓俊辉告诉记者。
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日趋成熟
“保护消费者权益是保险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我们把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放在了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强化了保险监管部门、行业组织、市场主体在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责任,共同构建了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的长效机制”,邓俊辉告诉记者。
据了解,近年来宁波保监局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被保险人利益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保护被保险人利益工作机制运行规程》、《保护被保险人利益工作考评暂行办法》等监管制度,充分调动了整个行业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的积极性、主动性。
行业协会则积极发挥组织引导作用,深入开展保险知识系列宣传活动,传播保险理念,促进保险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认知对接”。
而作为市场主体的辖区各保险机构,建立完善了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分站,配置专人处理矛盾纠纷;并尽量提前介入,变纠纷事后化解为事前引导等。
此外,宁波保监局还聘请了20名保险社会监督员,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其对于保险服务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媒体公开各公司服务承诺,车险、寿险服务测评全过程和结果,实现了监督“无盲区”。
邓俊辉说:“这一做法十分有效,据统计,每年宁波市各保险机构一线化解的保险纠纷数量超过纠纷总量的90%。”
而这一长效机制的实施,也为各项工作的不断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比如,2012年宁波保险业就共清理了车险积压未决赔案9万余件,清理未决件数和未决金额比例分别为87%和75%,案件平均结案周期比2011年提升了6天,结案率同比上升4.8个百分点,消费者满意度不断提升。
全国首推保险服务监督网络系统
“如果保险公司与消费者沟通不充分,消费者反映诉求时渠道不顺畅,后续处理反馈慢,这就会导致双方"任督二脉"气血不畅,矛盾纠纷迭起。”邓俊辉给记者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而为了保障保险消费者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2012年,宁波保监局在推出保险服务站和保险服务监督卡的基础上,又在全国率先推出了保险服务监督网络系统。
据邓俊辉介绍,消费者在投保或者理赔时,会收到保险公司一线服务人员递交的一张承保或者理赔服务监督卡,前者主要防范“销售误导”,后者主要治理“理赔难”。与此同时,消费者还会收到保险服务监督系统发送的服务短信,提醒告知消费者监督维权方式。
若消费者在保险服务中遇到问题,就可以按照服务监督卡的提示,直接向监督系统回复或自主编辑发送短信,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保险服务总站。总站受理以后,根据投诉和咨询的不同类型进行分别/类处理。
而为了保障系统顺利进行,宁波保监局为此开发了专门的IT系统,滚动显示每一条即时意见,并进行统计分析。在服务总站和保监局各处室,通过专设的大屏幕均可实时监测消费者的反馈情况。
据统计,截至2013年5月,共发送保险服务监督短信177万条,已收到消费者回复的咨询、投诉和服务评价等各类短信17.6万条,处理解决消费者反映的各类问题9559个,处理率达到100%,消费者对保险服务的满意率超过97%。
诚信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更是保险发展的基石。”邓俊辉告诉记者,为改善和修复保险诚信生态环境,努力提升行业形象,宁波保监局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抓强化,三年促提升”的工作思路。
为此,宁波保监局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配套出台《诚信建设基础年工作方案》,为行业诚信建设指明了行动方向。各保险机构也结合各自实际工作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
而在实际工作中,宁波保监局更是把提升服务作为行业诚信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相继出台产险、寿险以及保险中介服务指引,指导产、寿险机构做出260多项服务承诺,不断完善服务标准,树立优质品牌,全行业诚信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此外,全市所有市级保险机构“一把手”都签订了诚信合规经营承诺书,1.1万名保险从业人员在“合规经营、诚信服务”背景墙上庄严地签下了自己的姓名;开展了高管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诚信合规教育培训13班次,参训人员近2000人次。
“在2012年保险业务规模保持10.84%增长的情况下,我局及服务总站去年受理的各类投诉总量同比下降了10.08%,诚信建设的效果功不可没。”邓俊辉感慨道。
改革创新推动工作新进展
据邓俊辉介绍,宁波保监局也在常规工作之外,不断探索工作的新方法,推动行业进一步发展。
“比如,原来涉保民事纠纷案件的处理,案件审理期限在35天左右,我们去年开始在江东法院率先试点创新建立了"诉调对接"机制,审理期限一下子缩短到了8.5天。”邓俊辉介绍说,这一机制极大地减轻了基层法院的办案压力和案件当事人的诉讼压力。而从今年5月1日起,该机制已在全大市范围内进行了推广,效果已初步显现。
据了解,宁波保监局还通过建立保险业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完善医疗纠纷处理“宁波解法”、建立交通事故调解保险联络员制度等多种创新性的做法,构建立体化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层层化解矛盾纠纷。
“比如,和市司法局、卫生局一起建立"保险理赔处理+人民调解"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目前已经处理了近4000起医疗纠纷,无一例反悔,"医闹现象"已经基本绝迹。”邓俊辉说。
此外,全国第一家农村保险互助社试点工作也正稳步推进,小贷保证保险、医责险、新农合、政策性农险等一大批创新性惠民工程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