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从1999年到2007年,中国寿险保费复合年增长率达到了24.3%,财险保费复合年增长率达到了16.0%。这就意味着,如果业务组合没有改变,中国寿险业每年需要24%的额外资本金,而财险业每年需要16%的额外资本金。
“中国保险业的增长速度高于它的盈利能力,过快的保费增长给偿付能力带来了压力。”瑞士再中国执行总裁魏希霆指出,在最近几年中,这样的矛盾在中国非常突出,因为很多保险公司的盈利来自于投资利润,而非承保利润,这样的增长模式也给中国市场带来了系统性的偿付能力压力。
一般而言,保险公司有3 种渠道补充资本——增加权益、发行债券和其他方式,再保险就是这“其他方式”中的一个。目前在中国,大多数保险公司为了公司的增长,采用增资方式。瑞士再研究与咨询部的数据显示,2008 年,中国寿险直保公司共增资约10 亿美元。而中国的非寿险直保公司大约融资8.5 亿美元,以抵消大部分投资亏损。
瑞士再北京分公司业务发展高级副总裁舒爱瑞介绍,每一种融资方式都有明显的缺点:对于注资/公开招股而言,其资本成本高、市场上资本有限,而且新公司上市基本停止;对于次级债而言,保监会对此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只能作为临时的措施;对于再保险而言,保险公司的保险费会外流。
“再保险、权益和负债将会是一个相互补充的融资组合,公司未来的发展需要所有这些融资方式。不过,考虑到中国的现在和未来的增长率,再保险就是非常有效的一种融资方式。”舒爱瑞说。
在瑞士再看来,目前的市场形势使得对再保险的需求日益增长。究其原因,与增发股票或发行次级债券相比,再保险融资的速度更快,实施起来更容易;很多保险公司的信用价差愈来愈大,与在资本市场上融资相比,通过再保险融资,成本更低;能够在不稀释股东价值的同时,缓解资本压力;对财务指标的逆影响最小;增强资本基础还能够缓解来自评级公司的对资本的压力等。
记者了解到,待监管部门批准后,瑞士再计划在传统再保险产品的基础上,推出更有效率的非传统再保险产品,又称为结构化再保险产品。该产品涵盖了更多险种,能够为客户提供“量体裁衣”的解决方案,且合同期限可以长于12个月。
此外,考虑到保险公司不仅需要满足监管要求的资本金,在未来,评级机构和动态财务分析(DFA)还会对资本金做额外的要求,瑞士再开发了一个风险与资本动态模拟分布的软件Ricasso,为保险/再保险公司确认所需风险资本额。
魏希霆预测,“再保险将在1至2年内发挥重要作用,以有效并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帮助保险公司缓解资本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