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闭锁了几千年的大门,一批志士仁人开始放眼世界,寻找富国强兵之策,他们在接触西方的过程中感悟到保险在社会经济中的巨大作用,于是将西方保险思想引入中国。第一个将西方保险思想介绍过来的是魏源,他在《海国图志》中对保险有较详尽的描述。其后,产生了一批保险倡导者,如:王韬,郑观应,张謇
《海国图志》首次向国人介绍了西方的保险,书中将insurance(保险)译成“担保”,insurance company(保险公司)译成“担保会”,marine insurance(水险)译成“船担保”。
王韬,清朝最早的改良派思想家之一。王韬在西方各国的游历使他能够较全面地阐述保险思想。他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得利于航海贸易,而航海贸易必然要求保险对其风险给予调剂。他主张轮船招商局与保险应相辅相成。为了保障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他呼吁在通商口岸以及世界其他各港口,凡我轮船所到之处,设立中国的保险公司或者海外代理处。他积极倡导自办保险公司。王韬的保险思想,对我国自办保险尤其是保险招商局的创立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郑观应,曾游历许多国家,先后在英商宝顺、太古等洋行做买办20年。脱离洋行后,以商股代表身份参加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等企业。出版《盛世危言》,书中介绍了西方保险史。,并论述了保险的三大险种。积极主张自办保险。
张謇,清末状元,大实业家。1895年创办纱厂。1897年撰述《厂约》,主张效仿西方,从企业盈余中提取保险公积,以防不测。民国后,他就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在《实业政见宣言书》中主张像西方国家一样,制定农工商法案。他还提出倡办保险的具体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