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Carter模型在中国城市人口死亡率预测中的应用与改进
韩猛1 王晓军2
(1.内蒙古财经学院统计与数学学院,呼和浩特 010051;2.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北京 100872)
[摘要]由死亡率下降带来的长寿风险给社会、政治以及经济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更加准确地对长寿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需要对未来死亡率趋势进行预测。本文针对我国死亡率数据样本量小以及数据存在缺失的实际情况,对Lee-Carter模型进行了改进,通过一个双随机过程对Lee-Carter模型中的时间项进行建模。在模型中考虑了样本量不足对预测结果造成的影响,使得改进后的Lee-Carter模型更加适合目前中国的人口死亡率预测。
[关键词]死亡率预测;长寿风险;Lee-Carter模型
王晓军在《保险研究》上发表的其他文章:
国家风险对我国出口贸易效应的实证分析
魏巧琴 李晓洁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上海 200433)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贸易环境恶化,国家风险加大,我国出口贸易规模下降。本文运用回归模型,分析了金融危机前后中国的国别出口规模与其对应进口国的国家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出口市场结构对相关性的影响。论文提出在国家风险评级相对下调的发达市场,中国要缓解出口的下滑,以及在收入水平较低的新兴市场,中国要扩大对其出口规模,及时识别、防范并化解国家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从出口信用保险的角度为我国化解国家风险、发展对外贸易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国家风险;出口贸易效应;出口信用保险
魏巧琴在《保险研究》上发表的其他文章:
江苏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规模测算、影响因素、模式改进及完善对策
谭中明 徐勇谋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摘要]农业是弱质产业,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促进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比例及规模进行了测算,并根据实际调查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剖析了农业保险保费规模的影响因素,探讨了现行“联办共保”模式的完善思路,最后从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机制和财政补贴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规模测算;影响因素;改良模式
谭中明在《保险研究》上发表的其他文章:
后危机时代的保险监管创新——基于企业风险管理的视角
秦启根1 王稳2
(1.长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北京 100052;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9)
[摘要]效率与稳定一直是保险市场发展的重要目标,而保险企业的风险管理则是保险市场稳定、有效运行的微观基础,因此,监管机构一直关注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问题,保险监管的演进历史也验证了这一点。其实,保险监管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提升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而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也是保险监管创新的重要动力,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次贷危机后兴起的“新新凯恩斯主义”强调宏观监管要基于微观组织的视角,具体到保险监管来说,就是从企业风险管理的视角出发,实现监管思路从传统的“偿付能力、公司治理和市场行为”三支柱监管向“动态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要素及可持续风险”新三支柱监管转变。
[关键词]保险监管;企业风险管理;保险创新
王稳在《保险研究》上发表的其他文章:
加强保险专业知识教育实施人才兴业发展战略
——保险发展与人才培养研讨会观点综述
寿险营销员离职倾向影响因素分析——以山东省寿险营销员为样本
赵尚梅1 张敏敏2 傅杰3
(1.北航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100191;2.泰山学院 山东 泰安271021;3.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100031)
[摘要] 离职倾向是预测员工离职行为最有效的指标。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山东省6家寿险公司,现场发放问卷,对营销员的人际关系、薪酬福利、发展前景、工作满意度、流动限制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构建寿险营销员离职倾向影响因素模型,运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方法,对收回的问卷,从离职倾向的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发展前景对寿险营销员离职倾向影响最显著,其次是流动限制、薪酬福利、工作满意度和人际关系。为改善寿险营销员高流失率问题,需要从这几个方面统筹考虑。
[关键词]寿险营销员;离职倾向;因子分析;回归分析
赵尚梅在《保险研究》上发表的其他文章:
保险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分计算方法
严若森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摘要]保险公司治理评价是保险公司治理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构建了一个涵盖股东权益机制、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信息披露机制、利益相关者治理、公司治理文化、公司社会责任等8个一级指标以及与之相关的33个二级指标和117个三级指标的保险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尚基于层次分析法对保险公司治理评分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并籍此对保险公司治理评分进行了算例分析。该保险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与评分计算方法有利于促进保险公司自身的治理诊断控制,并能为保险公司的股东、债权人、员工、客户等各类利益相关者的相关决策及政府的监管提供有益的指导与参考。
[关键词]保险公司;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分计算方法;算例分析
基于战略风险管理模式下的养老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分析
王敏
(中国人寿养老保险公司,北京,100140)
[摘要]战略风险管理模式是金融企业比较流行的一种全面风险管理模型。本文在分析养老保险公司业务经营及风险管理特殊性的基础上,应用战略风险管理基本思想,提出了当前形势下养老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核心问题,并对公司目前面临的风险类别、风险因素以及风险管控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风险;战略风险管理;养老保险
王敏在《保险研究》上发表的其他文章:
我国保险格式条款行政监管比较分析
王海明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25)
[摘要]保险合同行政监管是各种保险合同监管方式中最早的一种,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我国历来重视对保险格式条款的行政监管。《合同法》、2009年修订的《保险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不少地方性法规都在不同程度规定了保险合同监管的主体、内容、方式、原则、宗旨等,这些规定一方面整体确立了保险监管的基本框架,同时又划分了监管主体各自的监管疆界。
[关键词]保险格式条款;行政监管;二元模式
王海明在《保险研究》上发表的其他文章:
医疗责任保险若干重要条款的比较评析——基于美国、我国台湾和大陆地区相关条款的比较
谭湘渝
(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重庆 400067)
[摘要]本文在综合考察美国、我国台湾和大陆地区有关保单条款的基础上,就医疗责任保险条款中一些重要和有特色性的条款进行比较和分析。作者认为应当明确约定双方的抗辩权,同时应当规定保险人的抗辩义务,但在大陆实施时应当审慎。应当将有关抗辩费用单列处理,但明确限定分担限额或者灵活处理则各有利弊,对于诉讼结案的,可以不用免赔额,但对于非诉讼渠道解决,应当适用免赔额。
[关键词]医疗责任保险;条款;抗辩;免赔额
谭湘渝在《保险研究》上发表的其他文章:
产业链视角的保险专业代理发展路径探析
陈功 阎国顺
(中国美臣金融服务集团,广东 广州 510230)
[摘要]保险专业代理自本世纪初以来得到迅速发展,但尚未成为保险销售的主渠道。新时代产业链发展方式的转变,必然是各主体调整定位,将保险与保险中介归整于供应商、总包商、分销商,以互惠互补原则,一同面对市场竞争,形成供应商、总包商、顾客三位一体的全新市场格局。保险业渠道整合势在必行,保险专业代理的发展必须顺应潮流,以渠道体系构建为目标,进行资源的集约化整合,并注重夯实基础的内涵式扩张,核心是以股份制改造为基础的资本人才的积累发展。
[关键词]保险代理;产销分离;渠道整合;内涵扩张;股份制改造
陈功在《保险研究》上发表的其他文章:
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技术及指标研究
赵文昊1 李强2 曹晋文3 蔡海燕4 吴晓东5
[摘要]保险公司的经营特点及其所面临的风险决定了资产负债管理是保险业的管理核心之一。上世纪末的利差损问题无疑引起了保险业对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视。但是目前国内保险业的资产负债管理无论在公司实务上还是监管上仍存在着诸多不足。本文尝试从资产负债管理的历史出发,介绍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监管与实务情况,创新之处在于对大量的公司实务情况进行了调研及梳理,并对理论、实务与监管之间的联系及发展做出了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资产负债管理;利率免疫;现金流匹配;动态财务分析;成本收益匹配
李强在《保险研究》上发表的其他文章:
有限理性的价格认识在保险消费中的作用
赵蕾 郭振华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 201620)
[摘要]保险产品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消费者自身的心理因素,使得消费者在保险价格认识中仅具有有限理性。有限理性的价格认识使消费者在保险消费决策中难以做出主动购买的决策,并容易盲目购买低价产品,使市场总保险需求的价格敏感度较低,并使价格在财产保险消费中的作用大于在人身保险中的作用。保险企业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价格策略和相应的营销支持,使消费者对价格的认识成为促进保险产品销售的手段而不是障碍。
[关键词]有限理性;价格;保险;消费
论保险公司个人信息保护
张倩
(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2)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迅速发展,个人信息的传播和使用日益增长,个人信息被滥用的现象也日益增多。如何在个人信息保护和信息有效流通间取得平衡,各国都进行了广泛探索,并以欧盟和美国为代表逐步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2009年2月《保险法》和《刑法》修订后,保险行业的个人信息保护也进入了新的阶段。本文着重借鉴国际经验,对我国保险业相关立法实践进行分析,对未来立法和监管实践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个人信息;保护;保险法
张倩在《保险研究》上发表的其他文章:
信息对小额健康保险需求影响的实验经济学分析
刘一鸣1 段誉2 李昭2
(1.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北京100871;2.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0871)
[摘要]本文通过实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检验了信息对于小额保险投保需求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信息提供不充分的情况下,小额保险需求相对社会最优需求水平不足,信息的充分提供能使小额保险需求水平显著提高。其中得知准确的疾病发生概率可以显著地提高门诊和住院保险的需求,了解更广范围的出险与理赔信息可以显著地提高住院保险的需求,但是同时提供这两种信息的并不显著优于只提供准确的疾病发生概率的信息。
[关键词]信息;小额保险;投保需求;实验研究
寿险保单强制执行的法律问题研究
曹顺明1 段冉2
(1.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邮编100033;2.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 100872)
[摘要]寿险保单属典型的财产权,在保险事故发生之前相关权利主要归属投保人,在法律上为民诉法相关司法解释所规定的债权,可被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在执行寿险保单时,不得直接要求保险公司解除寿险保单,而应要求投保人解除寿险保单并由保险公司协助扣划保单现金价值。企业为员工购买的寿险保单不得因企业负债而被执行,投保人为被执行人时应允许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支付对价取得投保人地位。本文同时就保险公司如何应对协助执行寿险保单时可能面临的风险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寿险保单;现金价值;强制执行
曹顺明在《保险研究》上发表的其他文章:
中德保险法中的消费者保护比较研究
王战涛
(南京大学中德法学研究所,南京 210093)
[摘要]《德国保险合同法》和我国《保险法》的最新修改都集中体现了对消费者的保护。《德国保险合同法》订立原则放弃了保险单模式,采取申请模式或邀请模式;全面改进了保险人和中间人的指导义务和信息义务,增强了保险透明度;统一规定了书面的义务履行方式和保险人与中间人的文献资料义务,有助于减少证明困难;确立了投保人的撤回权,在归责原则上放弃了全有全无原则,采取比例规则,极大地提高了对消费者的保护。我国新《保险法》虽然改善了对消费者的保护,但不尽如人意之处仍然很多。《德国保险合同法》的具体制度规定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保险合同法;申请模式;指导义务和信息义务;比例规则;撤回权;消费者保护
我国保险理论研究态势及其国际比较——基于学术期刊载文的分析
王向南 孙蓉
(西南财经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本文在剖析《保险研究》和JRI、RMIR、GRIR四份国内外保险学术期刊近五年来刊载的上千篇论文资料和引文资料的基础上,比较了中外保险理论研究的异同。作者结合保险特色,从研究内容(研究主题、研究险种),研究单位,文献、期刊和学科(影响保险理论研究的文献和期刊、影响保险理论研究的学科)等方面展开分析,结论主要以数据图表展现。本文希望引发有益我国保险理论研究的启示与思考。
[关键词]保险理论;国际比较;学术期刊;研究态势
孙蓉在《保险研究》上发表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