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保险研究》2011年第9期目录及摘要
中国各省区寿险市场发展比较:1998~2010
郑伟 刘永东
[摘要]本文在“寿险基准深度比”的分析框架下,对2010年中国各省区和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寿险业发展进行了横向比较,并对1998~2010年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寿险业发展进行了纵向比较。研究的基本结论是:中国各省的寿险业相对发展水平呈现出与传统判断不同的态势,从可比意义的“相对于经济发展的寿险业发展水平”的视角来看,近几年中国寿险业发展开始呈现出“中、西、东依次递减”的趋势。基于此,笔者的政策建议是:从寿险监管政策的角度看,不宜再简单地提“向中西部倾斜”的政策;从寿险公司区域布局的角度看,不宜简单地提“中西部优先”的战略。
[关键词]寿险业;比较;基准深度比
郑伟在《保险研究》上发表过的其他文章:
刘永东在《保险研究》上发表过的其他文章:
保险业区域发展差异的演变及解释——基于shapley值的分解方法
吴洪 赵桂芹
[摘要]本文试图解释1998~2008年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省际差异。研究发现,在1998~2008年的11年间,保险发展区域差距整体呈现逐步阶梯式收敛的过程。基于回归方程的不平等分解结果表明,区域禀赋,也即地区固有因素,是最主要的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其次是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市场竞争程度、市场化程度。其中,市场化程度是诸因素中持续降低保险区域差异的因素。
[关键词]保险;区域差异;不平等分解;shapley值方法
吴洪在《保险研究》上发表过的其他文章:
基于DEA三阶段的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经营效率测度研究
张春海
[摘要]研究国内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文献多采用DEA二阶段模型,其最大的不足之处是无法剥离环境和误差因素对效率值的影响。本文运用能够调整环境变量与随机干扰等因素的DEA三阶段分析方法,对2009年我国财险业的46家公司的经营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内外资财险公司的经营效率差距较大,我国大部分财险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需适度扩大规模来提升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处于较低水平,需不断提升公司的管理决策水平。
[关键词]财险保险;DEA三阶段;经营效率
张春海在《保险研究》上发表过的其他文章:
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政策下商业健康保险的盈利模式
赵斌 宁婕
[摘要]新医改提出政府向商业健康保险公司购买医疗保障管理服务的思路,为私营医疗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但医改方案公布后,除人保健康进入这一市场外,其他公司仍举旗观望,提供该类服务的公司寥寥无几。这一困境出现的原因是保险机构对政府购买经办服务政策下,相关产品组合的盈利模式缺乏认识。对可得的有限数据进行分析,期望总结中美市场和提供相应服务保险人的盈利模式。研究发现,这些商业保险公司多以产品组合方式提供多种盈利水平的产品。经办医疗保障服务是产品组合中微利甚至亏损的一种,但这一服务却是扩大其他盈利水平较高的产品销售的基础,人保健康“湛江”和美国安泰两个案例反映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服务可以有效扩大其他产品的销售,提高组合的盈利能力。
[关键词]购买服务;商业健康保险;盈利模式
赵斌在《保险研究》上发表过的其他文章: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李琼 刘爽 宋玉琪 张健铭
[摘要]在我国,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作为低收入农村居民的风险管理手段,其产生与发展是一定制度环境下的创造性变革。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立足于我国农村居民风险管理初始制度安排,指出农民风险管理制度供给不足是促使小额人身保险制度产生的基础,并对商业保险公司在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制度变迁中的收益和成本进行分析,最后从政府行为选择、制度耦合等角度探讨建立可持续性的小额人身保险制度安排。
[关键词]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制度变迁;交易费用;制度均衡
李琼在《保险研究》上发表过的其他文章:
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养老保险公司竞争互动研究
郭磊
[摘要]为应对中国企业年金发展,保监会批准了五家养老保险公司专业化经营企业年金业务。本文基于竞争互动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搜集了来自中国养老金网和五家养老保险公司官方网站2006年1月1日到2010年4月30日期间的行为信息,考察了养老保险公司在中国企业年金市场上的竞争行为及其互动规律,并提出相关建议:养老保险公司挖掘数据寻找有效手段扩大市场份额;长江尽快转型避免过度依赖政策;政府加大力度促进企业年金发展。
[关键词]竞争互动;企业年金;养老保险公司;内容分析法
郭磊在《保险研究》上发表过的其他文章:
我国养老保险公司盈利模式探析——基于2010年信息披露报告的分析
方国斌
[摘要]截止2010年底,我国先后成立了平安养老、太平养老、长江养老、国寿养老、泰康养老等专业养老保险公司,本文以这5家养老保险公司2010年披露的年报信息为基础,通过盈利模式的构建、相关财务信息的分析,提出5种可能的盈利模式。
[关键词]养老保险;盈利模式;信息披露
方国斌在《保险研究》上发表过的其他文章: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主观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吴玉锋
[摘要]本文采用2010年对1 595个农民的调查数据,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主观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信任度对其参保行为有显著性影响,农民的信任度越高,其参保的可能性就越高;农民对制度的满意度对其参保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农民对制度的了解对其参保有促进作用,农民对制度越了解,越倾向于参保;此外,年龄越大,农民越可能参保,而地区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满意度;信任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
我国体育运动伤残风险及其防范研究——基于2007~2010年优秀运动员伤残互助保险索赔数据
叶明华 吴雪萍
[摘要]收集2007-2010年我国优秀运动员体育运动伤残5657组案例,采用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构造并计算运动伤残率、重伤率和死亡率指标,以此刻画我国体育运动伤残风险,并将其与其他行业伤残状况相比较。结果表明:我国体育运动伤残风险呈现“两低一高”特征:低伤残率、低死亡率、高重伤率;各运动项目伤残风险存在较大差异。在体育伤残的伤情分布和保险给付分析基础上,构建预警机制与多层次保险相结合的运动员伤残风险管理对策。
[关键词]运动伤残风险;伤残率;重伤率;死亡率
叶明华在《保险研究》上发表过的其他文章:
巨灾保险可负担性研究
丁元昊
[摘要]本文对比研究了巨灾保险的三种可负担性定义,分别是参考法定义、规范性定义、有效需求定义,并对其划分办法在巨灾保险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参考法定义简单直观但是划分结果却比较模糊,规范性定义和有效需求定义分别从收入分配和代表性群体的保险需求为划分依据定义可负担性,后两者结果比较精确且各有优劣。通过问卷调查得到的结论更支持有效需求定义,然而进一步具体的实施还依赖于政府的巨灾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大样本下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可负担性;巨灾保险;保险需求
环境治理的经济学思维与环境责任保险
朱南军
[摘要]本文分析了环境保护的经济学思想——外部成本内在化;总结了环境保护领域的经济手段;比较了环境责任保险相对于其他经济手段在环境保护中的优势;探讨了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的实施模式;并对我国企业在环境责任保险问题上存在的认识误区予以澄清。
[关键词]环境保护;经济学思维;环境责任保险
论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中“第三者”的界定
李文中
[摘要]先根据合同相对性原理对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中的“第三者”作出一般性解释,然后介绍我国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对“第三者”外延的界定,再对相关界定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价,认为根据我国当前的相关立法环境可以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调整为车辆实际使用人;被保险人不应该是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中的“第三者”;从事驾驶工作的雇用驾驶员不应该成为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的“第三者”,但是其家庭成员应该包括在“第三者”之中;车上人员和被保险人的家庭成员是否应当成为“第三者”,对于强制三责险和商业三责险应该区别对待。
[关键词]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第三者;被保险人;车上人员;雇用驾驶员;家庭成员
李文中在《保险研究》上发表过的其他文章:
车险电销客户投保体验迫切改进点的数据挖掘
王洪涛 张楠 刘玮
[摘要]本文修改自某保险集团的客户数据挖掘报告,旨在从车险电话销售客户体验调研数据中寻找到车险电话销售客户投保体验的最迫切改进点,以期用较低的成本投入有效地提高车险电话销售成功率和产能。使用SPSS MODELER数据挖掘软件,遵从CRISPDM数据挖掘方法论,对调研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得到车险电话销售客户体验最迫切的改进点,并相应提出改进的政策建议。政策建议包括:进行社区营销模式的试点、进行客户转介绍模式的试点、依托于保险公司服务水平的提升来积淀客户口碑、持续进行客户体验调研和问卷优化,进一步提升数据挖掘模型对车险电话销售客户体验的解释能力,更好地实现数据挖掘支持业务发展的功能。
[关键词]数据挖掘;车险电销;客户体验;社区营销
王洪涛在《保险研究》上发表过的其他文章:
张楠在《保险研究》上发表过的其他文章:
刘玮在《保险研究》上发表过的其他文章:
国际保险集团偿付能力监管改革及启示
韩亮 陈欢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不少知名国际保险集团纷纷出现偿付能力不足甚至破产的情形,保险集团偿付能力监管改革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本文重点研究国际保险集团偿付能力监管体系改革的新动向和新发展,并对监管理念的变革进行总结,以期对国际保险集团偿付能力监管改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我国保险集团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建设有所借鉴。
[关键词]保险集团;偿付能力;偿付能力监管
美国保险公司破产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陈璐 徐南南
[摘要]保险公司的破产会给保单持有人、股东以及保险保障基金等造成很大的损失。鉴于国内相关案例和数据的缺乏,本文主要参考美国的文献和数据,分析了1978年~2009年美国保险公司破产案例,研究发现虽然保险公司破产的触发事件主要是损失准备金不足、非充分定价、公司业务的快速增长、子公司破产和投资失败等,但导致保险公司破产的根本原因却是由管理者、股东和其他外部控制者造成的内控和决策问题。美国保险保障基金采取事后征集的融资方式,在系统性风险发生时将加剧保险行业的危机。文章最后总结了美国保险公司破产研究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保险公司;破产;保险保障基金;风险管理
陈璐在《保险研究》上发表过的其他文章:
美国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何玉东 孙湜溪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对美国长期护理保障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当前美国长期护理保障制度存在两大问题,分别是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缺乏可持续性、私人保单难以覆盖广大中低收入阶层。为解决上述问题,美国政府对长期护理保障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改革始终没能达到预期效果。美国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改革启示我们,长期护理保障制度的设计应当重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准确定位、建立有可持续性的筹资机制、严格审查控制资金给付条件以及注重社会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
[关键词]长期护理;护理保险;社会保障;商业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