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公司总部办公楼变迁小史
从1915年周学熙的中国实业银行创设永宁保险行开始,到1931年中国银行创设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金融资本投入保险业越来越多。由于金融资本的参与,到1936年,保险公司相比1914年增加了两倍多,保险行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1930年,中国银行副总裁张公权推荐宋汉章全权筹办中国保险公司。这时的宋汉章已步入花甲之年,但他以极高的热情、超人的胆识和智慧,投入到创办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事业当中。经精心筹划,顺利开展了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各项工作。
1931年从上海外滩仁记路起步
初创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时候,宋汉章既无资产又无经费,可谓百废待兴。宋汉章利用他久居中国银行的有利条件,精明地筹划了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创立。
1931年11月,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外滩仁记路(今滇池路)中国银行行址正式开业。时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总经理的宋汉章兼任公司董事长。
1923年至1935年的中国银行上海总行办公大楼,地址在上海外滩。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当时就成立在这幢大楼里。这幢大楼建于1908年,典型的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建筑,高三层,前身为德国总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银行以63万银元的代价购进,局部整修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在1923年2月,从汉口路迁入外滩仁记路22号。
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起步时以中行的分支机构为依托,在各地中行内附设外埠经理处,不花费分文,拥有了全国范围的营业网点,并在香港、伦敦、东南亚等地设立分支机构或经理处、代理处,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中国银行良好信誉作为后盾,迅速开展了保险业务。
1937年 搬迁至中山东一路
为抗衡在上海的外资银行,加上仁记路的大楼已经老化。1934年4月,中行董事会决定建造一座18层大厦,以供总处和上海分行办公与营业使用。预算基建费用600万元。据张公权自述:“中国银行饱经风浪,未见动摇,内部组织既已革新,银行实力足与驻在上海的欧美银行相抗衡,必须有一新式建筑,方足象征中国银行之现代化,表示基础巩固,信孚中外。” 体现了中国银行势与外商银行一争高低的决心和信心。
1935年,中国银行改组为政府银行后,宋汉章担任了中国银行的总经理。这时,中行大厦的图样还在设计当中。当时,附近建筑英商沙逊大厦是外滩第一高楼,英方不愿中行大厦的高度超过它,于是多次阻挠。中行大厦图样几经变更,最后决定建15层,可见当时国民党政府的羸弱。1936年10月10日,中行董事长宋子文主持了大厦的奠基典礼。1937年,大厦主体工程大致完工。中国银行总行与上海分行、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均迁入新楼办公。这幢大楼是外滩众多建筑中唯一一幢由中国建筑师设计和建造的大楼,是近代西洋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结合较成功的一幢大楼。大楼典雅古朴,尽现东方文明色彩。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此后搬迁至上海四川中路270号。
上世纪40年代上海四川中路的来来回回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搬迁至重庆。
1944年10月,国民党政府财政部规定,将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改组为中国产物保险公司。1946年,宋汉章由重庆返回上海,中国产物保险公司也迁至上海四川中路270号办公,宋汉章仍兼任董事长。以应付时局动荡为由,于1949年5月12日在香港设立总管理处驻港临时办事处。5月27号,上海解放后,军管会金融处接管中国产物保险公司,为恢复保险业务和处理国内外分保问题,中国产物保险公司在上海四川中路270号原址改组复业。
上世纪50年代初在北京的两次搬迁
1951年6月,中国产物保险公司召开第一届董监会议。会议决定总部迁址北京。9月25日,中国产物保险公司总管理处正式在北京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合署办公。当时办公地点在天安门广场西侧的西交民巷108号。合署的办公楼,是太平保险公司在北京的办公楼。
1955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新建办公楼,在月坛北小街4号(现为月坛宾馆)。中国产物保险公司也搬迁至月坛新办公楼。
1964年联办处设立于香港德辅道
1964年,按照“银保一家”的方针,港澳中国保险公司受中国银行总稽核处领导,并在年底成立了“中国保险公司总管理处和太平保险公司总管理处联合驻港办事处”,简称“联办处”。联办处办公室设在香港德辅道中2号中国银行大厦205室。“银保一家”方针的贯彻执行,使保险业务取得了迅速发展,1974年业务比1964年增长了108倍。
上世纪90年代搬迁至香港中环中国保险大厦
90年代,中国保险公司香港总部搬迁至香港中环中国保险大厦。
1992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了香港中国保险(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港澳地区的的控股公司,对港澳地区附属公司进行管理。1998年,根据国务院决定,原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海外经营性机构划归中国保险,中国保险与香港中国保险(集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2000年,中国保险所属机构达20多家,境外机构主要分布在港澳、欧洲及东南亚地区。其中,对中国国际再保险有限公司和华夏再保险顾问有限公司进行重组并上市,成为中国保险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中国保险公司与中国银行渊源颇深。从1931年成立在仁记路只有3层楼的中国银行大厦内,后搬迁到四川中路270号,到1964年再次搬入香港德辅道中国银行大厦内,再搬迁至新建的中环中国保险大厦,前后有60多年的深厚友谊。1990年,中国银行在香港中环花园道与金钟道交界处建造了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由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地上70层,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结构采用4角12层高的巨形钢柱支撑,室内无一根柱子。呈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外型像竹子的“节节高升”,象征着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墙代表长城,代表改革开放以来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中国,雪洗了30年代的耻辱,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90年代,中国保险公司分别在香港和上海新建中国保险大厦。
上海中国保险大厦座落于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大厦高196米,总建筑面积73000平方米,为39层白花岗岩玻璃帷幕的双塔型大楼。
2001年香港铜锣湾新宁道
2001年,中国保险公司搬迁至香港铜锣湾新宁道。同年,中国保险旗下的太平人寿、太平保险总部分别设立于上海和深圳,在国内恢复经营保险业务。并在2007年12月分别在上海和深圳建造太平金融大厦。在上海陆家嘴出资24亿元打造了41层太平金融大厦,该大厦位于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紧邻花旗和金茂大厦,占地面积9259平方米。在深圳出资19.25亿元打造楼宇总楼面面积10.03万平方米的深圳太平金融大厦,该大厦位于深圳市民中心。2002年8月,公司更名为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
从上海外滩仁记路到香港铜锣湾新宁道,从在中国银行大厦内办公到自建办公楼,中国保险公司总部办公楼的变迁,从另外一个视角,展现了中国保险公司波澜壮阔、继往开来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09年6月,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公司,开始进行新的征程。
备注:中国保险公司于1931年11月1日在上海成立。由中国银行投资设立。1951年9月25日从上海搬迁至北京。1956年到香港,不再经营国内保险业务,专门办理国外保险业务。2001年,在上海、深圳分别设立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恢复经营国内保险业务。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于1949年10月20日在北京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国有保险公司。